【编者按】北京大学报告称:从我国目前的宏观失衡特点来看,既面临通胀的压力,同时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我国现阶段针对总量失衡的调控必须防止“滞胀”的发生。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21日发布《2011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报告称:从我国目前的宏观失衡特点来看,既面临通胀的压力,同时也面临增长乏力的危险。我国现阶段针对总量失衡的调控必须防止“滞胀”的发生。
报告表示,从总需求方面来看,2008年下半年开始采取扩大内需的“一揽子”举措。根据我国通胀发生的政策时延,投放的流动性大体在6个月至24个月逐渐体现为通胀;那么,我国自2008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形成的通胀压力,至迟应当在2010年底至2012年上半年逐渐释放出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的政策在释放通胀压力之前,能否及时有效地拉动实体经济增长。如果能及时充分拉动增长,即使出现较高通胀压力也具有加大紧缩力度有效治理通胀的经济增长条件。否则,便可能低增长的同时出现高通胀。
从总供给方面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来说,事实上也有两方面作用。
一方面,30多年的发展不仅从规模上极大地扩张了中国经济,而且发展过程中伴随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增长的效率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30多年的高速增长本身也改变要素的供求关系,在要素有限的条件下,持续高速扩张的增长必然导致需求强劲拉上,使要素成本上升,进而使整个国民经济成本上升。
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过程中效率的提升能否超越相应的成本上升。如果超越不了,那么从长期来看就会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从短期来看,就会使通胀从需求拉动为主转变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作用的通胀,在低效率高成本的增长中,既难以持续,也无法避免“滞胀”。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