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工程应重视执行

2011-05-27 00:46:24 | 作者: 易兰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耗资一千多亿元的天然林保护(天保)工程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并于今年正式启动二期工程。二期工程资金投入翻倍,实施范围扩大,显示出中央对于遏制生态恶化,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决心。然而,天保十年,虽然一方面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当另一方面生态环境却持续恶化。天保工程再次启程面临最紧迫的问题,当属如何严格保护好我国的天然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

1998年的特大洪水引起了国务院对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和由此引发的生态恶化问题的高度重视,天保工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正式产生。2010年底,国务院决定延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也正是在2010年,西南大旱、多个流域洪灾、东南部台风、地震、峡谷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贯穿全年。可以说,天保工程的再次启程,仍然与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肆虐的背景密不可分。

被泥石流掩埋的“塞上江南” 舟曲,是因植被破坏而遭受泥石流灾害的最惨痛教训。然而,直至今日,毁坏天然林的行为即使是在天保工程区仍然频频出现。2011年3月,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位于天保工程区内的四川省西部甘孜州德格县、白玉县发现了滥伐天然林的情况,大量珍贵的天然林遭到破坏性采伐,被伐的冷杉、云杉直径普遍达40-80厘米。该地区地处横断山脉,地质环境复杂脆弱,山高坡陡土壤抗蚀性差。调查还发现,在长度不到10公里的一个山谷内,由于滥伐产生的滑坡多达几十处。天保工程规定的“停止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的政策在这里显然没有得到执行。

自然灾害频发并没有制止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天然林的破坏。例如,在天保工程区实施范围内的四川、云南、湖北等省份,由于经济利益驱动,频频出现砍伐天然林种植人工林,毁林造林的现象,有些地方甚至放火烧山清理林地。一些企业或者林农出于短期利益,加之地方政府部门疏于监管,致使天然林被转换为大面积单一树种的人工林。一些地方打着“低产林改造”的旗帜将天然林采用皆伐的方式转换为人工林,凸显政策漏洞。

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树种和结构都比较单一,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低于天然林。而天然林则是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好的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减少水土流失,保障生态安全。天保工程的关键之一应该是“保护”,而人工林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天然林为代价。

与天保工程一期相比,工程二期新的亮点包括中央财政全额补助,工程实施范围扩大等。 新增的工程实施范围包括目前正在遭受历史罕见干旱袭击的丹江口库区,说明中央对于天然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的重视。要确保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真正达到改善生态的目标,就要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着力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短期利益与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矛盾。只有实现天然林资源的严格保护和增长,才能提高我国森林的整体质量,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