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黑龙江“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和吉林省“百亿斤商品粮增产计划”的提出,东北地区未来可调出的商品粮更多,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更重要。
核心提示:随着黑龙江“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和吉林省“百亿斤商品粮增产计划”的提出,东北地区未来可调出的商品粮更多,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更重要。
在南方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农田成为工厂,农民变为工人、市民,导致南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不断下降。国家粮食安全态势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调”,粮食生产的重心往北方转移。
在北方,东北地区粮食的商品率最高,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随着黑龙江“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和吉林省“百亿斤商品粮增产计划”的提出,东北地区未来可调出的商品粮更多,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更重要。
但是,东北的水资源情况能否支撑这么多的粮食增产计划,未来东北粮食增产的潜力到底有多大?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对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李和跃进行了专访。
松辽委是水利部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国际界河(湖)及独流入海河流区域内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代表水利部依法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管理职责,在松辽流域水利综合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东北水资源足以支撑粮食增产
《21世纪》:随着粮食生产重心向北方转移,东北地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以东北水资源分布来看,对粮食生产有何影响?
李和跃:东北没有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那样丰富的水资源。辽河地区和海河、黄河地区差不多,但是松花江地区在北方地区的水资源条件是最好的。
东北有三大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整个叫松辽平原。东北粮食生产的潜力主要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在东北角,有5000多万亩耕地,周边水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湿地自然保护区。现在发展灌区种植水稻,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松嫩平原在嫩江中下游,耕地面积有1亿多亩。松嫩平原虽然水资源短缺,但发展水稻有比较好的条件,因为盐碱地最适合改造成水田。
黑龙江、吉林粮食主产区的过境水资源有400多亿立方,目前消耗的只占10%,这几年黑龙江、吉林都在修水利。吉林在修建哈达山工程、“引嫩入白”工程,大安市有大安灌区工程。
《21世纪》:东北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如何?未来如何发展?
李和跃:东北的灌溉率很低,全国平均水平是45%,我们是25%左右,远低于平均耕地灌溉率。
东北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地没问题,但是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单产不高是因为水利设施不配套,灌溉率较低;总产不稳是由于耕地灌溉率低,大部分耕地靠天吃饭。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田灌溉率。
黑龙江规划了6000万亩灌区,现在提出争取达到1亿亩,东北地区加在一起约1.75亿亩,灌溉率可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果加上西部地区将来大规模发展的膜下滴灌,会更高。这样东北粮食总产在2000亿斤的规模上还会上台阶,我分析能达到2500亿斤。
不过,现在制约灌区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国家新的土地政策,土地的区片价大幅上涨,搞水利工程淹没地区的赔偿非常高。很多水利工程淹没赔偿费超过总投资的2/3,多的超过80%。由于建设成本大幅提高,很多工程就无法推进了。
2. 松辽流域污染严重
《21世纪》:东北现在提出松花江、辽河流域治理,如何治理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李和跃:东北水污染比较严重,松花江在经历了“11·13”水污染事件之后属于污染严重的河流,辽河现在纳入“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现在,我们强化了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十二
五”的减排目标要和省区指标见面。
农业这块就是面源污染,发展灌区很重视退水的水质问题。松花江地区农业灌溉占的比重较大,农业灌溉退水中化肥、农药含量大是大问题。不管是在三江平原还是松嫩平原,我们要求这些农业灌区的退水一定要经过天然或人工湿地降解水质。中科院的研究表明,湿地对面源污染的降解能达到一多半。
3. 干旱地区推广膜下滴灌节水
《21世纪》:松嫩平原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如何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李和跃:现在主推膜下滴灌,过去在东北没推广开,因为单位面积投资比较大,国家投入较少,农民积极性也不高。
2009年,大庆开了90多万亩的玉米膜下滴灌试验区。大庆通过政府组织,生产设备如薄膜、水管统一对外招标,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大庆两年推广了179万亩玉米膜下滴灌试验区,玉米每亩平均增产将近1000斤。大庆每亩投资不到500元,这不包括水源,比如打井。这些是在原有的灌溉设施基础上进行改造,如果新开的话,一亩地投资达700块钱。
核心提示:随着黑龙江“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和吉林省“百亿斤商品粮增产计划”的提出,东北地区未来可调出的商品粮更多,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更重要。水利部去年在大庆召开全国节水示范的现场会议,对玉米膜下滴灌进行推广。吉林省在西部的三个县推广,平均增产量达1000斤。“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在中西部14个干旱缺水县市区推广玉米膜下滴灌,列入计划的已经有1000万亩,从今年开始每年推动200万亩。
膜下滴灌解决了粮食生产中的好几个问题。增产、提升粮食的质量,节水节肥,还能有效防止病虫害。以大庆的试验来看,这项技术比喷灌节水一半,用水量最低的仅相当于过去大水漫灌的1/7。
《21世纪》:西部缺水地区的水资源情况能满足这种技术的推广吗?
李和跃:利用这项技术,以西部地下水资源现在的开采强度就可以满足灌溉的需水要求。吉林现在提出发展1000万亩,而适宜发展膜下滴灌的地区有近4000万亩。辽宁铁岭的部分地区,内蒙的通辽、赤峰一带也可以推广,整个西部可以发展膜下滴灌5000万亩以上。如果按照每亩增产500斤的保守估计,这一地区可以增产250亿斤。
在西部干旱平原地区发展玉米膜下滴灌,其水源条件基本是满足的,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同时实现稳产。可以大幅提高灌溉率,一般是50%,使用这种技术可以达到90%以上;同时可以提高耕地的灌溉率,这样东北地区的粮食产出就可以再大幅度增加。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