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保障本地用水,沿江、沿湖、沿河各地方政府想尽办法。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开始显现。
核心提示:为保障本地用水,沿江、沿湖、沿河各地方政府想尽办法。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开始显现。
5月20日起,国家防总决定加大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国家防总有关负责人昨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三峡水库累计下泄水量170亿立方米。
“三峡水库放水对一部分湖泊水位的抬升不会很明显,主要还是补充长江水源。”湖北省荆州市四湖水文站一位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洪湖、长湖等都是在长江的上游,地势比长江高,所以即使长江水位提升,也不能有效地补充到湖泊。”
为保障本地用水,沿江、沿湖、沿河各地方政府想尽办法。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开始显现。
沿江湖泊补水困难
在谈及三峡大坝泄水对中下游航道的利好时,长江航道局方面昨日表示,“(三峡泄水)只能确保长江水位保持现有水平,稳定不下降”,但要恢复到去年水平,还要靠大小支流和各大湖泊向长江送水才能实现。
记者在湖北省洪湖市采访时了解到,长江沿河堤修建了许多涵闸,每到秋冬季,洪湖水位升高,同时为迎接来年丰沛的降雨,闸门便会打开,以将过量的洪湖水排进长江。但是今年春节过后,洪湖地区只下了两场毛毛雨,直到5月21日,当地才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催出一场中雨来。降水少,升温快,导致洪湖湿地蒸发量大,加上4月出现旱情后,周边地区抗旱水源均来自湖水,进一步加速了洪湖水位的下降。在此情况下,再向长江放水,这让洪湖有关部门倍感为难。
无独有偶,记者在监利县采访时,当地官员同样向本报记者倒苦水。
据透露,水往下处走,虽然三峡放水了,但由于上游各大小支流、湖泊、水库纷纷开闸“收水”,以至于越往下游走,能争得的水便越少,“像监利县基本上抢不到什么水了”。
在江苏省溧水县,石臼湖上月也经历了一轮“生死劫”。“石臼湖湖面原来有20多公里宽,5月初变成了20多米,只有航道里有水了,到了5月中旬,航道里的水也干了。”溧水县委一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道,石臼湖全湖见底,这是百年来第一回。
江苏方面在上周已经启动引长江水入石臼湖的方案。补水线路是由长江取水入秦淮新河,然后经秦淮河、一干河、天生桥河,最后到达石臼湖。引水线路全长74.5公里。目前石臼湖已经补充450万立方米江水,接近一个玄武湖水量。南京市水利局计划持续调引半个月,水量2000万立方米,基本可解决下一步农业用水及眼前的养殖用水。
此外,江苏省防办已经启动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全力补湖补库,为用水高峰储备水源,确保城乡居民,工农业生产重点用水。
筑坝截流保水量
除了引流补水,在一些水系的流域,地方政府采用筑坝截水的方式保障本地用水。其中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显得尤为迫切。
由于鄱阳湖的湖底高出长江水面,一般都是鄱阳湖补给长江,此次三峡水库向下游补水,仍然无法扭转鄱阳湖向长江泄水的局面。
《东方早报》的报道称,随着流域旱情和三峡蓄水的影响,江西省多年的鄱阳湖“筑坝之梦”被重新激发。该枢纽的原方案是:在距长江27公里处的鄱阳湖北端,修筑一座长约2.8公里的混凝土大坝,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江西省将此工程作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高级工程师谢新民告诉本报记者,鄱阳湖的综合治理,一直是江西省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在鄱阳湖建立水利工程有积极的一面,但是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即生态环境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破坏。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李建华也认为,江西省的方案是人为干预水系生态的做法,是在用“三峡的手段”试图抵消三峡对鄱阳湖造成的负面影响。
长江在湖北的重要支流汉江也面临被层层截流的危险。为了减小未来南水北调对汉江沿岸地区用水的影响,汉江上规划了诸多水利枢纽工程。沿下游往上,建成、在建和规划的水库将达到9级。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4月下旬以来,汉江下游最重要的分支河流东荆河流量不断降低,流量逐渐降至2~3立方米/秒,多处河道干涸,整个东荆河几近断流。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