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在云南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作用下,有色金属铟的交易价格从4.6元/克,上涨到了6.2元/克。
铟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全球每年产量400吨左右,80%的产量集中在中国云南。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日本,日本几大公司垄断了铟加工技术,将其深加工之后,再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转卖给中国。
以铟靶材(ITO)粉为例,其从中国进口精铟的价格仅为200-300万元/吨,而日本加工成ITO之后卖给中国,就要2000-3000万元/吨。
除了在技术上的差距以外,更多的是国际谈判定价权的落后。如果说铁矿石价格是国外垄断厂商把准了中国钢铁企业的脉,将钢铁企业分散,各个击破以高价格获得谈判胜利的话,铟则是外国厂商通过分散中国铟加工商,各个击破,获得低价。
很难想象,全球产量只有400吨,而云南产量就占80%情况下,竟然在卖价上还要受制于国外买家。
2011年4月,云南省和昆明市成立了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第一批就将白银和铟作为交易产品。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运送到交易所的铟就有13吨,占到了全国年产量的4%。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一位负责人对笔者表示,有色金属等稀有金属,是中国矿产品的优势,但这些稀有金属生产厂家分散,规模都普遍比较小,很难与买家进行谈判定价。如果依靠政府在关税等方面对出口铟进行控制的话,又会重走稀土等资源的路子,会受到国外政府的攻击,而且也不符合WTO规则。
上述负责人讲了一个故事:日本几家主要进口铟的企业,一般不会自己出面来中国购买,而是在中国常年设立一些代理商,有的时候甚至变换这些代理商的名字。由这些中国企业代理商前去跟铟生产企业谈判,采取一次性购买几百斤,上千斤的做法,打动这些分散的中小生产厂商,然后压低价格。
几十年以来,日本等一些铟进口国的企业,采取上述办法,在云南、湖南等地屡试不爽地低价收购铟。
铟价在过去的10年里,价格几乎没有上涨过,而人工和水电费等成本却在上涨,铟生产企业面临亏损,谈判能力进一步下降。由于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掌握铟的深加工技术,导致了铟这种产量只有黄金1/60和白银1/10的稀有金属,价格竟然由卖家操控。
云南省和昆明市成立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也意在争夺铟等稀有金属的国际定价权。据该交易所负责人介绍,年内还将纳入4-5个稀有金属作为交易品种。为了打动生产商和交易商,这里采取了银行合作的方式,可以现款买卖货物。上述负责人表示,将来的理想就是做成期货交易,形成价格发现功能,以彻底实现铟价定价权的转变。
不过,交易所仅仅是个平台。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则,上述铟的进口国和买家们也可以进入交易所,如果中国的铟加工技术和生产厂商不能进步的话,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会存在,只是变换了一个场所而已。
交易所的成立,应该是一个进步,它提供了信息公开透明的平台。但是铟的定价权转换,还需要依靠国内技术进步和生产、市场机制的健全。从这点意义上说,铁矿石也是如此,如果中国钢铁产业化程度和冶炼技术能够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就不会有那么多家分散的中小钢铁企业,也就不容易被人家各个击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