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6月7日获悉,为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改国资独占鳌头局面,上海市开始在全市18个区县猛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覆盖近34万家中小企业。
而从6月起,《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亦正式实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紧接着,在敏感的财税问题上,上海市国税局和地税局,紧急联手 “研究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尤其是新兴产业的推进上,上海市委、市政府开始全面部署,将大力鼓励民企进入这一领域。
民企将成主力军
在上海,民营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积极布局。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马静告诉记者,民企应该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但上海相对于周边城市,民企比例“现在看起来相对比较低”。
在马看来,上海对于民企日益重视,从而为民企的发展创造了合适的土壤。
对此,上海社科院一位专家就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做大做强,一定不能忽视民营企业的力量,而且,更要注重扶持民族企业在这一领域快速占领话语权。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民企负责人也特别提出希望地方政府能加大对民企的重视力度。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目前,在上海的新兴产业中,国企仍然占据较重要的位置,比如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等基本都是国企的天下。在鼓励民企进入新兴产业方面,上海做得还明显不够。
“9+5”格局成型
上海重视新兴产业,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
马静透露,除了原来布局的9大新兴产业外,上海还将发展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节能环保、民用航天等5大新兴产业。
这就意味着上海方面将重点发展14大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民用航天两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
“上海与国家战略要求有机结合,做到‘主动有为、有舍有取’”,马静表示,这在外界看来,上海抛弃了当初可能的“贪大求全”的布局策略。
按照上海方面的规划,“十二五”末新兴产业产值将是“十一五”末的一倍。
而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上海资本市场和民营企业的主攻方向。
一位民企老总认为,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
上述企业老总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不应一哄而上,其因此非常赞赏上海的有取又舍的做法。
比如,苏锡常地区对于创意和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非常重视,于是,上述企业老总就准备把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放在苏锡常地区,生产基地布局在长三角多个城市。他最近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用于内容的制作。
资金瓶颈因素明显
不过,新兴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逐步暴露出来。
比如,新兴产业前期投入巨大,风险较高,资金从何而来?
一个逻辑链条是,要攻下“微笑曲线”的价值最高端,前期就需要大量的研发工作,但在这个阶段,地方政府和资本,都不太关注,设置的条条框框很多,导致民企非常吃力。
“很多民营企业,搞着搞着,可能就没有动力了,后期很难有发展空间,最终只能是卖股权,卖专利,从而失去话语权。”上述企业老总说。
“中国很多传统产业,都是从国外买技术、买专利,‘微笑曲线’价值最高端部分都被人家吃去了,我们就是给他们打工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决不能重蹈覆辙”。
上海方面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上海方面已经成立了5个创业基金,1个12家企业设立的合作基金,重点投向新兴产业的早期和中期的项目。
不仅如此,上述《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还规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小企业的不低于三分之一;现有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要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原则上不低于三分之一;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专门设立中小企业供应商子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从中小企业采购并减免费用,对预算金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应当从中小企业采购。
此外,诸如人才制约等要素亦日益凸显,这就需要上海着力解决。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