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临近每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日,央行再次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临近每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日,央行再次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性就增大了。
按照前期两月一次加息,一月一次上调存准率的频率,6月是加息与上调存准率的敏感期。而以往经验来看,央行动用上述政策工具的时点,均在每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日的前后。如今,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日日益临近,存准率、利率的调整就显得更加微妙。
累积效应未完全释放
事实上,早在6月6日端午节当天,市场就普遍预计央行将再次动用货币政策工具。上一次上调存准率在5月12日,距今已快一个月;上一次加息,在4月5日,距今更是两月有余。
“从多项经济指标的反应来看,未来一两个季度,经济有放缓的趋势。”中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认为,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效果尚未完全释放,“应等前期货币政策效果完全释放,再作决策。”
在此轮紧缩中,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到达21%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央行还连续四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
从频率上看,1至5月,央行每月均上调了存准率,而时间点大多在每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日的前后。与此同时,在2月和4月,央行还上调了存贷款的基准利率。
5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截至目前,统计局公布的PMI等其他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出现放缓迹象。在学界、市场层面,甚至响起了货币政策“超调”的声音。
中金公司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预计5月经济活动总体呈小幅放缓态势。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企业去库存行为显著;消费稳中有升;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增长上升,顺差额较4月扩大。
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但另外一方面,通胀压力也不容小视。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今年通胀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几乎不能实现。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预计,5月份CPI为5.3%;6月CPI为6.0%;2011年全年CPI均值为4.8%。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也预计,5月份CPI同比5.6%,6月突破6%的可能性加大。如果6月非食品价格的涨势没有得到较好抑制,或者食品价格继续维持超历史平均值较大幅度上涨,则6月CPI同比可能突破6%。
由此,究竟是经济放缓还是通胀高涨会主导央行的货币政策,成为主导市场未来走势的关键。
货币政策等等看
6月3日,央行在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重申,2011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昨日,央行还展开了1000亿元巨量28天期正回购,应对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这些迹象显示,央行管住通胀的货币条件的决心十分坚决。
“我不认为货币政策超调,现在放松政策可能为时过早。”渣打银行中国区经济学家李伟认为,如果未来“保增长”仍然是首位的话,6、7月份,央行可能会采取一种等等看的态度。
而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当前货币政策既不应该左转也不应该右转,要保持正常中性。此处鲁政委所说的中性,是针对超调而言,并不指无所作为,“如果水(即流动性)多了,央行还是要把水抽走。”
“物价在6、7月份会是一个高点,此后将往下走,但也会维持在相对高位。”周景彤还表示,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步伐应该放慢点,先观察效果。
但招行金融市场部分析报告则认为,目前的基准利率已经远远不能代表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近几个月的金融“脱媒”导致目前理财产品收益率远高于当前的存款利率,无论是抗通胀还是改变资金不均衡的局面,均要求存款利率进一步抬升。
上述招行报告还称,新增的实际贷款利率已经接近2007年高点,继续抬升不仅对企业层面,也对前期的存量贷款产生较大的冲击。这也就导致了从存、贷款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不同的加息预期。最后报告更倾向于加息的可能性大一些,特别是对于存款利率而言,加息必要性还是较大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预计,加息在6月的可能性比较大;至于准备金率,在当前水平已比较高的情况下,未来的调整将会放缓。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