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改委官员称,中国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供给问题,用控制需求总量特别是控制货币总量的方法来控制通胀,意义不大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不能以整顿市容为由阻碍打击农民进城卖粮卖菜,应“编制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把价格指数涨幅与政府的补贴联动,价格涨则补贴增,确保低收入居民在价格上涨较多的情况下,生活质量不出现大幅度下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今日在《中国证券报》撰文建议,即使是3%-5%的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对中低收入居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到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对价格涨幅的承受能力上来。而目前物价上涨主要是供给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不能用控制需求总量特别是控制货币总量的方法来调控。
徐连仲认为,尽管现阶段居民消费价格不太可能出现持续大幅上涨,但3%-5%的价格涨幅将是正常状态。目前价格变化的特点是结构性价格上涨与普遍性价格上涨相结合的特点,以结构性价格上涨为主,主要是生活必需的食品以及垄断性、资源性商品及服务价格涨幅较大,辅以其他生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的小幅上涨的运行态势。
徐连仲建言,在这种价格变化的格局下,要重视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调控,重视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为此,增加居民货币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阶层居民的货币收入;增加政府的福利支出;建立稳定的、有效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增强社会保障体制的保障功能;编制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把价格指数涨幅与政府的补贴联动等措施,应该成为保持价格运行相对平稳的重要思路。
对于物价水平上涨的原因,徐连仲分析称,农民及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民收入的增长,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能力,这是促使居民消费价格由低水平变化到温和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则从成本和需求两方面促进价格总水平的温和上涨。此外,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农产品价格均步入高位运行时代,环境污染压力较大、环保成本迅速增加,也在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徐连仲还提及,房地产建设和开发区建设,占用了大量城市周边的良田,城市鲜菜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以及产粮地区种粮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导致了城市鲜菜的自我供给率大幅度下降,一些产粮大省成为缺粮大省。这也是各地粮食以及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物价调控的细化措施,徐连仲认为,中国粮食、蔬菜、猪肉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供给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因此就不能用控制需求总量特别是控制货币总量的方法来控制价格的上涨,而应增加具体产品的供给。最适合的方法仍然是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切实落实米袋子、菜篮子的省长、市长负责制。
徐连仲表示,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收费较高,铁路运输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收费现象,而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的利润很低,运费占了流通环节的较大部分。因此,有必要降低运输的费用,让利于民。对于郊区农民直接运粮、运菜进城销售的现象要鼓励引导,不能以整顿城市市容为理由设置障碍甚至进行打击。■
(财新记者 徐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