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急转”恐怕是今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一个共同的话题。
这些区域,不久前还饱受干旱之苦,忽然,几轮强降雨,上百万人遭遇洪灾。这种“旱涝急转”现象因何而成?昨日,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吴道喜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分析了未来趋势及应对之道。
第一财经日报:长江中下游五省今年的旱情属于哪一类型的干旱?
吴道喜:一般从学科观点看,干旱可分为四大类型: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其干旱分类基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又有所差别。在各类干旱类型中,气象干旱最直接,也是其他类型干旱发生的先导。
今年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5省发生的干旱,先是表现为气象干旱,主要是今年上半年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少所致。
无论是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还是去年西南地区大旱,其直接原因都是降水偏少,但影响的天气因素则有所不同,且后者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工程性缺水严重加重了干旱的程度。
去年西南地区大旱,长江上游干流来水基本正常,但水利设施少,造成工程性缺水;而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中下游主要干流及两湖来水均偏少,江湖水位偏低,造成水利设施蓄水严重不足。
日报:过去长江中下游流域也曾出现“旱涝急转”现象,但从范围和持续时间来看,本次都是“历史罕见”的。你怎么看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吴道喜: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还是极端天气所致。旱涝急转不能说频繁,但也不罕见。
这样的极端天气导致了局地发生严重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暴涨,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但整体上来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目前汛情依旧是平稳的。
要分析背后的原因,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一方面是对长江支流的治理还不够。目前,长江干流已建有近4000公里的堤坝和多个分洪区。但是长江支流连江支堤尚未除险,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低。像湖北咸宁受灾最严重的通城县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问题就出在中小河流治理上。
另一方面则是对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还有待提高。实际上,这项工作一直很让人头疼,比如像最近发生泥石流的湖南北部局部地区,并没有纳入到长江委山洪灾害防治方案的范畴内。之所以“遗漏”是因为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无论是对历史洪灾的统计,还是当地地形地貌及土壤分析,都没有发现爆发泥石流的隐患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3天,雨区仍停留在湖北东南部、湖南北部和江西北部,如湖北咸宁,湖南岳阳、怀化、娄底及江西抚河一带。
日报:有观点认为,水利工程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你是否同意?
吴道喜:人为建设活动肯定会改变自然状况。众所周知,建水库最大难题在于移民,再就是对环境的影响。比如三峡大坝对环境的影响就包括长达30米的消落区,库区内淹没的耕地,以及对库区内支流水质的影响。
但是,除了两大不利影响外,建水库却能带来人员安全和粮食安全两大好处。实际上,今年国家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没有水如何保证粮食安全?而干旱好似慢性病,要解决干旱问题还是需要多建蓄水工程。长江上游今年来水偏少,正是因为有三峡大坝这个巨大的蓄水池,当中下游喊渴的时候,三峡开闸向下游放水并逐步增大下泄流量,才令中下游流域有了救命水补给。
去年汛期,三峡大坝拦水多发了40多亿度电,可谓防洪发电一箭双雕。但今年放水就正好相反了,放水意味着上游来水不通过发电机,变成了弃水,三峡总公司因此肯定损失不少。
当然,目前来说,国家对大江大河上的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可做到统筹科学调度,但对于中小河流、小水库的调度顾及不暇。目前长江委正在研究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的综合调度。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