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数千万城镇非从业人员首次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内。这意味着,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再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制度全覆盖
根据国务院部署,今年7月1日开始的试点范围将覆盖全国60%的地区,到2012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根据昨日上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都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在过去,这一部分人群不在任何一个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之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昨天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于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来说,算是一种“制度进步”。
郑秉文分析,过去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最受诟病的就是碎片化——企业单位与机关事业单位不同,城市和农村不同,甚至农民工也有一套养老保险制度。而根据今年7月1日将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和昨日公布的《指导意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采取与新农保完全一致的制度模式,中央也鼓励地方政府将这两个制度合并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整个体系的碎片化程度,有利于将来城乡社保制度的一体化。
今年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提出的“一号提案”主题就是“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保制度的一体化”。
难点与不足
郑秉文分析,门槛低、待遇水平低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
根据《指导意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构成。其中个人缴费标准共分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等十档。
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月55元,中西部地区由中央政府给予全额补助,东部地区则补助50%。此外,地方政府对参保人员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
郑秉文认为,100元每年的缴费门槛过低,即使缴费15年,总共才缴1500元而已。而有些地方如果政府补贴力度较大,可能一两年领取的养老金就超过这个数字。从这个角度看,“制度是亏了”。而考虑城镇尤其是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日益增加,目前设置的养老金标准显然偏低。
此次试点最大的受益群体是60岁以上且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按照规定,他们不用缴费即可自今年7月份开始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据郑秉文估算,这批人群约有2000万左右。
目前城镇非从业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据估算在两三千万人左右。考虑到养老保险自愿参与的原则,这批人的参保率可能并不是很高,再加上缴费门槛低,最终可能造成收上来的钱远远不够支付。这样,在制度起步阶段,政府补贴可能是刚性的。
这项制度的另一个不足是要求相关人员在户籍所在地参保。这将给许多流动人口参保带来不便。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许多老年城镇居民是跟着子女在异地居住,因为户口问题,他们参保和领取养老金都会比较麻烦。
“如果城乡之间户籍的藩篱还不能打破的话,那么城镇之间的藩篱要打破。这样,参保人员凭着介绍信或者其他证明就能异地领取养老金,难度并不大,但给大家带来很大方便。”郑秉文说。
郑秉文分析,由于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遭遇阻力,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碎片化程度相当严重。长期来看,城乡一体化的“一个制度”的改革是大方向。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和实施是重要的一步。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