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忧外患之下,中国货币政策“三率”应优先选择对经济增长影响小、抗通胀效果更加明显的价格型工具
【财新网】(专栏作家 沈建光)当前,中国正面临美元外患和通胀内忧带来的巨大挑战,一定时期的“通胀上升、增长放缓”不可避免。我们认为,内忧外患之下,中国货币政策“三率”应优先选择对经济增长影响小、抗通胀效果更加明显的价格型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接近尾声
5 月中国CPI 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以来新高。面对严峻的通胀形势,央行选择于经济数据公布当日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市场早前预期的加息措施未见启动。这一政策选择立即引起了市场的巨大反应,提准当日,银行间拆借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等各类资金利率指标全面上涨。
今年以来,央行为收紧流动性、对抗通胀,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保持着“一月一调”的节奏。6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年内第6次,也是自2010年1月以来的第12次上调。至此,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而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高达19.5%。
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理解存在误区,即认为上调利率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甚于准备金率上调,但事实却不尽然。
我们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于控制信贷影响重大,甚于加息,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作用更为明显。一方面,多次上调上调准备金率后,部分中小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基本上没有剩余。虽然央行强调存款准备金率不存在理论上的上限,但继续上调的空间已经有限。
另一方面,上调准备金率也将使得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面临更大的难度。早前央行公布的5月M2已经降到15.1%,低于16%的既定目标。其中,企业短期贷款比例增加,也显示了企业流动性贷款的紧缺。同时,由于银监会实行日均存贷比75%的考核,在存款尚不充足之下,限制了银行资金的流动。由于中小企业并非优质的放贷对象,获得贷款更加艰难。
加息是对抗通胀最为有效的工具
目前为止,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已基本到位,基本只剩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方面存在管制。在贷款利率方面,面对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银行在贷款利率上有一定的定价能力。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大企业的贷款利率也在上浮,当前龙头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为基准利率或上浮5%,其他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10%以上,而中小企业上浮则更高,有的甚至上浮30%。因此,上调贷款利率,主要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大型企业,且影响程度仍然十分有限。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则几乎不会受到冲击。
加息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存款利率,稳定通胀预期。本轮通胀具有长期性特征,抗通胀难度较大,需要更加坚定和持续的政策措施。自去年2月份以来,中国CPI就超过1年期存款利率,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到现在负利率已经持续了17个月。历史证明,负利率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过长(上轮通胀负利率持续20个月,为15年来最长),因为长期的负利率将会导致居民储蓄受到严重损失,导致资金寻求更多的保值渠道,进而诱发新的物价上涨。因此,上调存款利率能够进一步缓解居民财富转移,起到稳定通胀预期的良好效果。
适度升值也是抵抗通胀策略
汇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组成货币政策的“三率”工具,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解决输入性通货膨胀问题,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能够降低大宗战略性商品进口成本,抵消工业品传导性压力。5月进口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正是源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例如,5月天然橡胶、原油、成品油、大豆进口额同比增速为110.4%、69.5%、47.4%和40.5%,而进口量的增速却仅为33.3%、20.8%、6.6%及4.4%,弱于进口额的增长,显示较高的进口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能够减少贸易顺差,减缓流动性泛滥,并帮助央行消化过高外汇储备。这一调整过程,也是解决输入型通货膨胀的过程。
由于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与系统性风险,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及其超发,将中国带入了两难之境。美元大幅贬值,不仅使中国——美元资产的最大储备国面临严重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也将继续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大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因此,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问题应该更加注重在促进人民币可兑换的框架下的讨论。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早日找到均衡汇率水平,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并为今后十年,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基础。
“三率”选择应有所侧重
当前,中国正面临美元外患和通胀内忧带来的巨大挑战。海外经济弱于预期,影响中国出口;国内经济在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下,经济领先指数PMI数据连续两月下滑,消费数据持续放缓,亦有部分地区出现“电荒”,企业生产受到了影响,一定程度的经济放缓下滑不可回避。同时,通胀仍处于上行阶段,虽然5月通胀再创新高,但仍未达到本轮通胀的拐点。如果基于6月食品价格、非食品价格环比增长为零的简单推算,6月CPI也将高达6.1%。更何况如今食品价格未见回落,非食品价格增速连创历年新高。
因此,我们认为,在内忧外患之下,中国货币政策“三率”应优先选择对经济增长影响小,抗通胀效果更加明显的价格型工具。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央行至少还会有两次加息,一次准备金率上调,并维持目前的升值速度以对抗通胀。预计年底之前,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至6.2-6.3。■
作者为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