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江苏徐州的粮食贸易商张凯眼下心里有些忐忑。虽然早在6月15日他就在一家知名的行业网站发布了大量供应小麦的信息,但是直到22日,他仍没有把手头收购的粮食卖掉,这与去年夏粮遭遇抢购的火爆局面完全不同。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小麦的主产区,河南、河北、湖北等地,都出现了小麦购销清淡的情况。
河北省沧州市粮食局一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去年夏粮收购期间小麦价格一路上涨,一些市场性企业收购的小麦到目前仍没有出库,亏损较大。他告诉记者,沧州地区除了中储粮在进行轮换收购外,市场性收购的企业很少,夏粮收购量相比往年同期大量减少。
河南南阳翔实粮油公司负责人表示,在通胀背景下,管理层担心粮价上涨,因此在夏粮收购领域收紧贷款政策,并且改变去年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的政策,这才是夏粮收购量大幅减少的重要原因。
收购量减少之下,农户却并不着急。河南的农户梁永明并不打算卖掉刚收下的小麦。“啥都涨价,小麦又减产,肯定还会涨价的。”他说。
“在入市收购主体采购趋于理性而农户售粮价格心理预期较高的背景下,收购形势更加复杂,购销双方的心理博弈将决定今年夏粮收购的进程和价格走势,今年的夏粮收购或将上演拉锯战。”上述沧州粮食局官员表示。
大粮商收购量锐减
去年夏粮遭抢购的情形今年没能重现。
去年夏粮托市收购首次引入中粮、华粮,加上益海嘉里等跨国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多元收购主体纷纷入驻河南等主产区收粮。一些代收企业为了赚取国家政策性收购粮的收储和保管费用更是积极大量收购,以至于出现抢购局面。
今年情况则大不相同。上述南阳翔实粮油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托市收购没有启动,当地收购主体主要是粮食加工企业,国有粮库由于没有托市收购任务大多并没有参与夏粮收购。即使参与收购,也是企业自筹资金,收购量并不大。
中华粮网信息主编焦善伟分析,夏粮收购市场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大型企业收购量较小是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今年大部分地区小麦开秤价都在1元上下,高于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的价格,不具备启动托市收购的条件,因而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中储粮并没有启动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性收购只局限于轮换收购。
去年首次进入托市收购的中粮、华粮也被排除在了托市收购之外,上述沧州市粮食局人士则告诉记者,没有启动托市收购的几大粮商也并没有像去年一样大规模商业收购。
即使去年高调入市收购的跨国企业也同样低调。一家著名跨国粮商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他们只在部分地区收购了少量的优质小麦,业内的其他企业也大致类似。
调控的结果
托市收购没启动、加上龙头企业商业收购大量减少,夏粮收购旺季的反常清淡局面随之而来。
由于去年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小麦价格一路上涨,但是夏粮收购之后,小麦的价格走势并没有像市场预期的那样一路走高,甚至一度出现下跌,最低价格到了0.94元,即使后期价格走高到12月份也只有1.03到1.04元每斤。这一价格实际上和夏粮收购时期1元左右的价格相差不大。如果加上贷款利息、仓储费用、损耗和代收费用等大概六七分钱的附加成本,企业当初收购的小麦一般都有2分钱左右的亏损。
江苏新良面粉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一位朱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初看好的小麦市场之所以出现亏损,国家的宏观政策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百价之基的粮价成为调控的重点。国储曾先后多次低价向大型面粉企业定向销售小麦,并约谈大型面粉企业,对面粉实行限价。随后,小麦现货行情一直保持平稳,大部分地区市场购销清淡,国家临时存储小麦成交量维持低位,不少企业高价收购的小麦都要赔上利息、损耗甚至保管费。
亏损之下,新良面粉公司小麦收购更加谨慎,收购量大概只有同期的一半,而且主要收购优质小麦。
在焦善伟看来,今年夏粮收购中更明确的维稳政策才是市场清淡的主要原因。通胀高企、宏观政策紧缩之下,夏粮收购层面紧缩政策更加明显。除了去年首次入局托市收购的中粮、华粮不再参与托市收购外,最明显的就是农发行贷款条件更加苛刻。除了政策性收购和龙头企业能够拿到贷款之外,其他收购主体很难得到贷款。
焦善伟告诉记者,这些变化让企业对后市粮食价格上涨心里没底,大部分企业不得不谨慎操作,选择观望。
上述沧州市粮食局人士则告诉记者,今年农发行给当地的资金至少减少20%。在国家维稳粮价的背景下,市场主体不确定粮价走势,当地企业收粮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没有轮换收购任务的企业都在观望。”该人士表示。
通胀之下的较量
从“定向销售”到“竞拍资格审查”以及“以产定购”,今年国家针对小麦市场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国家通过一系列对终端市场的调控政策来稳定小麦市场价格走势。
维稳政策让小麦收购主体入市更加谨慎、企业选择观望而后行,却并没有打消农民粮价上涨的预期。张凯告诉记者,卖粮的农户,粮食一般水分较高、质量不好。质量较好的粮食农户一般是不卖的,等着涨价。此外,农药、化肥等涨价造成农民成本上升,使得不少农民对小麦价格期望较高,因而惜售。
与此同时,南方粮食产区旱灾加涝灾的灾害性天气之下,粮食减产的预期再次在市场蔓延。虽然官方一再表示灾害性天气对粮食生产影响不大,但像梁永明一样认为粮食减产、价格还会走高的农民大有人在,即使是卖粮难的张凯和谨慎的新良面粉公司也比较看好粮价的上涨。
维稳方向之下,夏粮收购或将上演拉锯战。
在这场较量中,国家的政策走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国家的政策影响着粮食市场。”南阳翔实粮油公司负责人如此表示。分析人士认为,要实现既不让粮价疯涨CPI失控,又做到保护农民利益,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需要政策制定者拿捏好宏观调控的分寸。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