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难题:超级都市的应急与规划挑战

2011-06-25 00:49:13 | 作者: 定军 刘涌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北京的核心问题是,北京排水的设计能力低下。整个北京仅仅有天安门地区,是以5年一遇防汛排水的能力来设计的。

核心提示:北京的核心问题是,北京排水的设计能力低下。整个北京仅仅有天安门地区,是以5年一遇防汛排水的能力来设计的。

大水冲了龙王庙。

作为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王岚副秘书长,就遇到了一个与自己排水相关的离奇事情,这让她有些哭笑不得。

6月23日下午3点40,她在青岛机场乘坐SC1570的航班,本来应该在下午5点准时到达北京。不过一直到了下午5点30分飞机才起飞。但是傍晚6点半飞机已经到达北京边缘,飞机却折回青岛了。

再后来一直到晚上12点,航空公司通知她,飞机当天不飞了。可不,她只好在青岛被安排住了一个晚上,24日一早8点半再次飞往北京,这次是成功了,1个小时后在首都机场落地。其实当天没飞成功的人太多了,原北京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段里仁,6月23日晚上9点多的飞机,也没有飞成。

他们当日无法飞成的一个原因是,北京正在发生一场罕见的雷雨天气。根据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介绍,这次暴雨的特点是伴随着雷电来得猛,来得快,降水量大,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是自2004年7月10日北京的暴雨天气后的又一次高影响暴雨天气。

这场暴雨使得整个北京城部分地区遭遇较大范围的内涝积水。并使得部分地区交通瘫痪,比如全市地面公交共有76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其中42条公交线路采取区间、绕行、甩站、扩大运营间隔等措施,34条运营线路无法正常行驶。

23日晚上甚至出现亦庄线、一号线和4号线的部分停运,大批下班回家的人们被困在路上。其中亦庄线小红门站到旧宫站之间地铁停运,使得乘客不得不冒雨从空中轨道上走回去。而各个网站、社区的内涝照片和视频更是惊人,比如大楼楼顶出现瀑布,地铁入口因为进水变成“水帘洞”,这个北京变成“积水潭”(一个地名,有地铁站)。

更被恶搞的是,随着故宫暴雨积水快速上升的照片在网上公布后,网上甚至出现《水漫帝城》的2011年度国产灾难大片的海报热搞。该片的出名人为北京城市规划局和北京交通管理局。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本次暴雨的降雨量并不大,同时气象部门早做了预警,市委防汛、排水等部门也早做了预案,并提前做了准备,但是为什么一场降雨不大的暴雨,会出现这么大的交通瘫痪和内涝呢。

排水难题:超级都市的应急与规划挑战

根据记者了解,6月23日出现的一场暴雨,使得北京一时整个城市交通陷入瘫痪的状态。这种状态一直到深夜才得以较大的缓解。

该暴雨的时间在6月23日16时左右开始,当时整个北京白昼如夜,在雷声的伴奏下,暴雨使得整个城市积水严重。

根据交通部门发布的报告,因强降雨造成本市部分桥区断路,全市地面公交共有76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其中42条公交线路采取区间、绕行、甩站、扩大运营间隔等措施(区间行驶的线路共有9条,绕行的线路共有1条,甩站的线路有10条,扩大运营间隔的线路有22条),34条运营线路受道路交通影响,无法正常行驶。

当日3条地铁线受到影响,6月23日17:10分13号线西直门1号站线进站处电缆冒烟起火,此使得西直门-大钟寺区间停运。16:33分地铁1号线古城车辆段与运营正线的联络线洞口积水上涨,古城-苹果园区间不得不停运。16:57 亦庄线因周边工棚飘落轨道上,造成短路,造成旧宫-肖村之间停电停运。

记者获悉上述3条地铁线路均在晚上8点左右恢复运行。但是大雨造成的一些桥下积水严重,这使得很多汽车泡汤,而整个主路也受到影响。以北京三环的环线300路为例,此时300路慢车都被阻拦在西三环,原因是公主坟和丽泽桥等地积水使得堵车严重。

从北三环往东开行的300路快车,在东三环也行驶缓慢,几乎每个停靠点都停靠着众多的待车乘客。过去从静安庄到十里河本来正常情况下此时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路程,走了快1个半小时。一位300路乘务员告诉记者,当天晚上他们都在车上,都没吃饭。

6月24日,另一位300路乘务员告诉记者,23日整个300路环线,因为部分地区积水严重而堵车严重,这个线路当日下班都很晚。“300路最晚的车,一直到凌晨3点才回到车站。”一位乘务解释说,这比正常情况11点收班,晚了4个小时。

但是本次下雨量并不大。根据气象部门的数字,6月23日14时到24日8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50毫米,城区平均降水量达73毫米。北京气候中心短期预报科科长陈大刚告诉记者,北京每个夏季降雨量日超过100毫米的情况过去多次出现,至于平均降水量50毫米,更是算不得什么。“北京降雨量日只是超过200毫米的情况比较少见,所以单从平均降雨量而言,这个雨并不大。”陈大刚说。

核心提示:北京的核心问题是,北京排水的设计能力低下。整个北京仅仅有天安门地区,是以5年一遇防汛排水的能力来设计的。

据悉,此前北京多年出现过更大的暴雨,这比如2004年7月10城区降雨强度80毫米/小时, 2006年7月31日首都机场降雨强度105毫米/小时,但是交通瘫痪到全城的程度,似乎没有这么大。

记者获悉,6月23日甚至有降雨更小的地区,比如东北、西北、东南部地区降雨分别为平均32毫米、43毫米、52毫米。比较大的是西南地区为1毫米,其中石景山区模式口达到214.9毫米,该站在23日16时到17时的雨强曾到达128.9毫米/小时。

但北京市气象台台长乔林认为,这次暴雨的特点是受东移的高空低涡和暖湿气流影响,伴随着雷电来得猛,来得快,降水量大,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是自2004年7月10日北京的暴雨天气后的又一次高影响暴雨天气。“如此强的降水过程在北京是不常见的。”

据悉,24日南郊气象观测台测得24小时降水量80.3毫米,刷新了今年降雨的记录,排在1951年以来6月日降水量的第4名。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介绍说,前三次分别是1971年6月26日的80.7毫米、1986年6月27日的139.2毫米和1998年6月30日的103毫米,从这一点对比看,可以说是十年来同期最大降雨。

本次降雨,北京气象部门在22日就像市委市政府做了专报,并提出23日北京会有一次雷阵雨天气,由于雨量分布不均,局地可能出现路面积水,对交通出行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提示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提前做好防雨、防雷的准备工作。

不过只是到了23日当日下雨时,才有了媒体和网站的报道。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艳艳告诉记者,如果22日气象部门在汇报给领导的同时,提前也给社会公布,这可能会大大减少居民的出行,也不至于出现这么大的拥堵情况。

难排的水

有意思的是,如同本次暴雨已经提前一天有所预报外,本次排水和防汛部门实际上早已做好了准备。

以排水集团为例,6月23日上午10:05,整个集团就启动防汛戒备预警响应,做好了汛前准备。下午14时,北京市防汛办发布明传电报,预计大部分地区为大雨、局地暴雨,累计降水量达40毫米,并伴有雷电。排水集团立即启动预警响应,按照防汛预案和保障方案,要求各污水处理厂做好抽升准备。

此后,16时北京开始出现降雨,北京市防汛办发布蓝色汛情预警信息,要求启动Ⅳ级应急响应。排水集团立即出动105个区域的人工巡查和45个区域的机动车辆巡查,16个小型作业抢险单元和8个设备抢险单元就位快捷,8个大型工程抢险单元和40组雨水口打捞队全部迅速到岗。

但是此后仍人算不如天算。北京排水集团的水专家谭乃秦告诉记者,本次出现部分地区内涝,与本年度初次降雨太大有关。因为一般初次暴雨时,原先的排水口往往有些垃圾和树叶等物质,这些在凉水河、通惠河、清河出现大量的垃圾可以说明情况。“这些会阻拦雨水的快速排出。”谭乃秦说。

谭乃秦也指出,一般北京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应该是可以应付的,但是局部地区降雨超过100毫米,甚至在200毫米左右,排水系统可能暂时跟不上,因为如果按照200毫米的降水量来设计,则可能管线投资成本会急剧增加。

数据显示,到6月23日晚上20:00,城区平均降雨量为63毫米,降雨并不大。但是五棵松、丽泽桥、大红门、降雨量分别达到116毫米、108毫米、79毫米,最大降雨点出现在石景山模式口,达到185.8mm,小时降雨量已超过百年一遇。

6月23日截至晚上21:00,北京排水集团共出动车辆设备277台套,共出动人员1193人,其中人巡105人,车巡90人,泵站值守人员224人,桥区值守129人,大型抢险单元270人,小型抢险单元55人,打捞组320人。

但是尽管如此,很多发电设备没有起到作用,比如五路居、六里桥、右外、成寿寺、龙爪树、玉泉营等六座泵站因雷击等原因导致外电中断。排水集团的报告认为,停电使得雨水难以及时、正常抽升,造成局部积水。

记者在6月24日看到,目前南四环的肖村桥往南铁路桥下仍一片狼藉,不远处一些树木倒在路边,此可想象23日傍晚桥下积水的严重程度。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秘书长王岚告诉记者,北京的核心问题是,北京排水的设计能力低下。比如大部分是以2年一遇(重现期)的防汛排水的能力来设计的,整个北京仅仅有天安门地区,是以5年一遇防汛排水的能力来设计的。

根据了解,北京目前地区还存在部分100多公里的明朝的排水管道。王岚认为,过去的旧的管道需要更新,同时除了管道外,立交桥的很多排水能力需要提高。比如立交桥下低凹处,一直是每次下雨内涝的严重地区,这些地方的排水能力应该更大。“其实是泵站抽水能力应该更大,排水更畅。这都需要加大投资。”她说。

核心提示:北京的核心问题是,北京排水的设计能力低下。整个北京仅仅有天安门地区,是以5年一遇防汛排水的能力来设计的。

而这涉及到整个城市的交通规划问题。

交通规划新思路

本次交通大瘫痪,可能会促使北京市政府对于未来的交通发展有新的思路。

北京过去多年来发生过数次交通瘫痪事件。这包括2001年12月7日的一场小雪结冰事件,当时降雪量只有1.8毫米,但恰好出现在周五晚高峰,结果导致北京交通大瘫痪。2006年7月24日,北京暴雨,车道沟地区积水严重,整个北京交通受影响很大。

类似这样的交通大瘫痪,都促进北京加快交通发展的新思路。比如2001年当时北京为了促进奥运会承办的基础设施建设,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道路等的建设步伐加快。2006年北京发生交通大堵车后,北京市政府对于一些积水严重的地方进行了普查,并力争拿出一些解决办法。

2011年6月23日,北京再次降下暴雨,使得部分地区积水严重,加上雷电影响,一些应急的泵站抽水设施失效。甚至地铁因为雨水回灌,使得高峰期不得不停运。这使得北京需要寻找新的交通发展思路。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艳艳告诉记者,北京目前的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是交通发展的规划设计,与排水设施的设计,可能没有很好配套。同样地铁、立交桥目前暴露的内涝问题,可能比与这些交通设施和排水,以及供电等各个方面的规划设计,以及应急等配套提供的能力不吻合。

“像地铁,以及立交桥下的排水能力应该做的更好一些。”陈艳艳说。

长安大学教授,北京前交管局副局长段里仁同意这个看法。

他认为,北京的交通规划设计需要精细化。因为本次的大雨并非没有预测,排水也并非没有做好准备。但是打雷导致停电,可能是排水部门没有想到的。一些地方水太大,使得泵站抽水能力不够,这些也是过去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轨道交通仍要加快建设,道路的基础设施投资仍不能放慢,但是需要在各个规划的设计方面,想的更加周到一点。” 他说。

根据北京排水集团发布的报告,23日公司共接收到市防办通知的较大积滞水24处,全部进行了处理,截止到24日基本排除积滞水,但是成北京城区路面积水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地区为大雨、局地为暴雨,造成河水水位迅速升高,河水倒灌;排水设施标准较低,此次降雨量已大大超出排水设施的设计能力,造成雨水不能及时排除。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