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尽管无法将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责任归咎于三峡,但工程叠加效应带来的流域影响将复杂化。
宜昌市西陵峡口南津关,风雨瑟瑟。绝壁下,昏黄的江水奔涌出峡谷,东去不远便是荆江险段。
此处为长江中游的起点,其上30多公里处便是三峡大坝,其下不足数里则是葛洲坝。在90多年前的“孙文扬子江计划”中,即最早提出建设这两座水利枢纽的设想,以解荆江水患。百年一梦终成现实。
从三峡到荆江的连日采访,记者获知,随着三峡蓄水所导致的水沙关系变化,正在影响荆江大堤的“脚踝”。
三峡水库的蓄水,已使荆江河段的平均含沙量减少了70%-80%,不同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泥沙减少对下游是好事情”的观念,清水下泄使得岸堤和河道的泥沙被冲刷,这一方面极易造成崩岸,另一方面使得河床降低、从而使通江湖泊失去长江水源。
此外,长江上游轰然开动的一个个水电工程,正在扰乱当年三峡工程对后续影响所作出的判断。三峡枢纽管理局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尽管无法将长江流域气候变化的责任归咎于三峡,但工程叠加效应所带来的流域影响将进一步复杂化。
这些当年未及预料的变量,都将影响到《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5月1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会议指出,适时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对于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意义重大。
水沙关系的变化?
上游来沙的大幅减少,使得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频度和强度增加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三峡及干支流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本报记者于2010年及2011年汛期均赴荆江大堤实地采访。即使是洪峰时期,这里的沿线水位也基本能保持在警戒水位以下,相对于以往家家户户上堤巡防提心吊胆的日子,如今这里两岸人们的生活要安稳得多。
“三峡大坝开始发挥防洪功能后,我们这里压力不是小了一点,而是彻底改变了防汛工作局面。”湖北公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不过,这位官员也向记者道出“隐忧”:“三峡蓄水以后,崩岸的几率大大增加了,荆江大堤正在面临新的威胁,河道整治也遭受未有的考验。”
看似平静流趟的江水,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性质变化。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随着三峡水库蓄水运用,荆江河段的枝城站、沙市站和监利站蓄水后的平均含沙量,分别比蓄水前多年平均值减少83%、78%和73%。
上游来沙的大幅减少,使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了长距离的明显冲刷,河道冲刷导致岸坡变陡,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频度和强度增加。
位于荆江南岸的南五洲,25公里的垸堤直接抵挡长江洪水,而近年来这里险情不断,仅2010年就发生了2次大规模崩岸险情,形成长达600米的崩岸带。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的一项统计,2001年至2003年,荆江干流河段年均发生崩岸19处,年均崩岸长度约为10公里。而在蓄水后的2003年至2007年四个年度,此处已发生较大崩岸124处,年均崩岸长度31.68公里。
不仅是荆江沿岸,2010年9月2日,长江下游安徽无为县白茆镇长江天然洲发生长120多米、宽50米的窝崩,4户住宅21间房屋倒入长江,29户人家共109人被紧急转移。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位专家介绍,目前清水下泄导致的中下游崩岸情况比三峡工程论证阶段的预测结果冲刷幅度更大、发展速度更快。“特别是临近三峡水库的荆江河段,冲刷幅度明显。以2002年至2006年为周期的统计结果显示,部分河段年均冲刷量是三峡水库蓄水前的近10倍。”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在接
受媒体采访时亦坦承了这一变化。她说,三峡工程运用后,由于出库泥沙含量降低,近岸河床明显冲深,崩岸现象较蓄水前有所增多。大坝下游河道冲刷主要发生在宜昌至城陵矶河段,而全程冲刷已发展到湖口以下。
“冲刷的速度和范围大于论证阶段的预计。”蔡其华说。
江湖关系的改变?
两大湖泊也许只有三四个月是湖,而旱季则变身草原甚至沙漠
水沙比例变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长江水位的变化导致的江湖关系发生改变。
记者了解到,随着清水对河道冲刷强度增大,长江中下游河床将开始长达数十年的沉降过程。
蓄水后仅5年时间,沙市、公安、石首和监利河段便已分别累积冲深0.81米、0.82米、1.13米和0.74米。
“三峡工程清水下泄到冲瘀平衡的年份,还需要几十年的演变,城陵矶以上的河道大约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完成冲刷,而下游则更久。”一位当地的水利部门官员对记者说。
一位长江水利专家说,随着河床的降低,长江水位也将随之降低。这个降低的幅度,最终将达到5—10米,在极端干旱气候下,幅度还将更大。
今年长江大旱,干流水位降低,致使洞庭湖、鄱阳湖两大长江流域仅有的通江湖泊几近干涸。而随着河床的持续降低,长江水位很长时期将低于湖泊的自然通江口。
一位水利专家警告,这些沿江湖泊将被“釜底抽薪”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季节湖”。“加上航道疏浚的影响,届时两大湖泊也许在一年中只有三四个月能成其为湖,而旱季则变身草原甚至沙漠。”
事实上,在三峡蓄水之后,荆江三口(指长江在荆江段向南分流注入洞庭湖的三个支流,即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正呈现慢速萎缩的状态并开始断流。随着三口洪道及洞庭湖区淤积,加上历史上围湖造田的影响,已使洞庭湖区湖面缩小。
记者获悉,出于对洞庭湖来水萎缩的担忧,湖南省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在岳阳入江口附近筑闸,而江西省方面早已出台在鄱阳湖口建设“湖控工程”的方案。如上述工程建成,则长江全线再无通江湖泊。
6月22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规划发展部副主任李靖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三峡总公司拟投资4000亿元,在金沙江下游开发建设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4个大型水电站。
而部分水利专家担忧,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工程的上马,这些工程群的运用将进一步显著改变水沙条件,从而对中下游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等产生叠加累进影响。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马建华认为,三峡及干支流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三峡的水资源调度方案不得不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
“各工程分属不同业主管理,目前大都按单独运行方式或某一支流联合运行方式运行,这制约了其他工程及工程群效益的充分发挥。”马建华在此前的一篇学术文章中指出。
水利专家建言,应按照“兴利服从防洪、电调服从水调、专业服从综合、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通过完善法规、加强组织和协调、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强化调度监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三峡及干支流控制性水利水电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统一调度管理制度,以实现流域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