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挺制造业的表态,与美资制造企业对华投资同比下降的新闻相叠加,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和担忧。
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挺制造业的表态,与美资制造企业对华投资同比下降的新闻相叠加,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和担忧。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中国制造业的相对成本优势正在减弱,美国促进制造业的一些政策不但使美国本土企业回归,甚至吸引了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注意。
虽然商务部等部门日前表示,美国制造业回归尚不能判定为趋势,但研究、梳理其回归的机理,对判断未来趋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大背景是,不仅对华,美资正在全世界收缩。
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对外投资数据表明,美国整体对外投资规模也在缩减。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度直接对外投资金额,从上个季度的930亿美元降至865亿美元。经济分析署(BEA)表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再投资收益减少,以及纯公司间债务投资减少。
美国商务部此前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企业税后利润环比增长6.9%,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增幅则高达30.2%,显示金融危机以来的“再工业化”战略逐步生效,此战略意在重回实体经济,让工业投资在美国国内重新集中。
而对中国而言,由于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制造业企业数量及投资金额占比较大,如果美国制造业投资持续回流,可能会造成美国对华投资持续下降的隐忧。
本报记者通过对中国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计算发现,目前美资在华投资,并投产开业的企业共有14652家,投资总额为4466亿美元。其中,制造业企业数目为9514家,占总数的65%,投资总额为3112亿美元,占总数70%。
“在中国工资水平年均增长17%、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中美工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哈罗德·瑟金对记者指出,由于美国南部的一些州政府具有更灵活的工会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刺激措施,这些正吸引着制造业的回归。那些劳动力需要相对较少、产量有限的产品如家用电器、施工设备,最有可能回归本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仅在鼓励本土制造业企业回归,也开始务实行动,以吸引各国在美国投资制造业。
本月15日,美国商务部前任部长骆家辉称,有必要从联邦层面上大力推进,吸引投资。这项旨在提振经济和创造就业的“选择美国”计划,他指出,是一个政府针对工商界呼声的直接回应。
以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为例,本报记者在其网站上发现,除了推介其优良的物流港口及基础设施,密西西比州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多重鼓励项目,包括贷款、资助、债券和减免税收,可按照各企业的特殊需要提供合适的优惠条件。州政府、地方政府和海外代表处通力合作,与新企业密切沟通,度身定做项目计划书,并由专人协调进行一站式审批,以确保项目如期在预算内交付使用。
5月4日,一份由美国亚洲协会和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联合推出的名为《敞开门户——充分利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报告建议,美国两党应联合向中国发出欢迎中国对美投资的明确信息,同时在联邦政府系统形成统一机制,鼓励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确保投资符合美国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