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深水区,但不调红线只调蓝线,房价就下不来。
在今日上午举行的第十一届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深水区,但不调红线只调蓝线,房价就下不来。2010年红线和蓝线是重合的,现在如果不动红线,就是土地交易价格不动,只是动蓝线就无法强化调控力度。
以下为聂梅生讲话全文:
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一年一度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今天我想也参与谈谈房地产的一些热议话题,因为热议话题很多,我自己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时间将它全部都能够研究的很好,只谈谈我最近想的一些话题。
首先,说一下对房地产总体形势的看法。我想可以归纳为四句话,第一是市场呈现纠结;第二,调控进入深水;第三,行业重新定位;第四企业面临调整。
今年对房地产的调控,比以往尤其是2003年调控的手段进行了升级,主要体现在调控手段从市场型上升到行政型,我们看一下限购,首先是对35个热点城市投资投机性购房,二套房和新房进行了限购。第二是限售,高价房控制销售证,在全国各个地方呈现了比较普遍的情况,高价房不发销售证。第三是限价,不仅公布了房价调控目标,一房一价,最近看到一些报道直接限价,这个楼盘不允许高于多少不允许卖,昨天开闭门会,还有不许低于多少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对于某个项目不允许高于多少,不允许低于多少,就等于是直接定价。
对开发贷和个贷逐步价码的限制,因此调控手段的升级,我认为调控是失度的,限购的对象出局,就是投资炒房的出局,使商品房的总体价格既不会大幅度上涨,也不会大幅下降,商品房的价格趋向于稳定和小区间波动。这样住房双轨制就形成了,有人说2011年各个层面希望是中国住房的双轨制真正形成的元年,这是调控的适度,这是大家期望的结果,从政府、企业和老百姓都其他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结局。
第二,调控过度。
我限购的对象和并没有限购的对象,例如改善型住房都出局了,限购的35个城市交易量都下降了,因为是有传染力的,交易量深度的下滑,最后房价大幅度的下挫,保障性住房不能如期完成,因此房地产软着陆,并不是泡沫破裂的着陆。
第三,调控无效。
限购放松,投资投机卷土重来,保障性住房完成不了,房价再次上涨,本轮调控无效,无非是这三种情况。
当前的市场表现,从资金的控制,整个的货币控制,对资金和开发贷和个贷的控制,还有限购这两条是明显和有效的,体现在交易量下降,房价的下行压力开始出现,就象刚才蒋省长讲的海南的情况,有很多的数据说明下行情况的出现,在全国是不平衡的,对于一系列热点城市是明显的,对于二、三线城市仍然会出现量价上升的情况。
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等等业态活跃,保障房的作用现在是政府努力的推进,但最后在市场中的反映还需要等待,要到第四季度,这是当前的情况。
我一直想限购的结果是怎样预期的,我做了非常简单的测算假定,例如某个城市是限购的,普通的商品房占了70%,投资和投机性占了20%,例如二套房等等,保障房不多不少达到了10%,左边是限购前的市场结构,限购以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普通商品房70%不变,投资性购房因为限购下降为10%,保障房从10%上升到20%,这是一个比较能够接受的城市的情况,现在就是进行了结构性的变化,只是将限购的10%给了保障房,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如果限购前城市的普通商品房的价格是8000元/平方米,投资的二套房的价格是1.2万元/平方米,保障房的价格是4000元/平方米,这是普通的概念,这样投资的数据是1万元/平方米,如果进行了结构调整,各类房价都没有改变,只是结构变化了,就是将限购的10%转化为保障房,结果统计数据从1万元/平方米下降到9000元/平方米,说明房价可以稳定,只要结构调整,整个数据也是稳定的,我们期望的就是这样的,因此结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从简化的事例来看,2011年保障性住房要起到担当的作用。
第一个是民生的问题。中国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人均GDP达到了4500美元,警惕收入陷阱,因此保障民生是重要的问题,保障房起到周期的作用。
第二,通货膨胀形势不乐观。
经济增速不能下滑的太大,出口拉动不够,今年是不能下滑的,房地产还要起作用,我是这样分析的。我们看到保障房允许地方发放企业债,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因为通货膨胀,紧货币这个问题一时半会不能放松,说不定还有加息的压力,地方发债和建企业房是否是释放宽松财政的信号。
2009年通过放松房地产业拉动GDP1.17,2009年房地产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率达到了19.4%,现在又是通货膨胀,经济又不能下滑,2011年通过保障房拉动GDP1%,带动1.3万亿,我认为拉动经济也要双轨制,上次是靠商品房拉动的,2011年好象需要保障房来担当,说来说去,房地产仍然是经济中强大的动力,只不过这次是双轨拉动的另外一“轨”,希望可以担当和拉动,是否可以达到,要在四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这是关于形势和保障房的情况。
下面说一下土地财政,这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1998年中央财政从1万亿元到现在的8000亿元,地方财政从514亿元到2500亿元,土地占地方财政的比例,从2002年23.38比例一下子上升到55%,去年房地产的数据又上去了,2009年占的比例是48%,2010年占了72%,说明在房地产调控特别激烈的一点,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幅度的上升,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内容。这样造成了土地财政上升,七十年代占地方财政的9%,现在达到了70%。
调控进入了深水区,不调红线只调蓝线是下不来的,而且差距是越来越大,2010年红线和蓝线是重合的,现在如果不动红线,就是土地交易价格不动,只是动蓝线就无法起到调控的力度,我自己认为土地出让金这个事已经到了尽头,它和房产税不可能同时要,根据人大的数据,2010年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抵押的余额达到了2.5万亿元,开发商是多少,我们没有看到数字,原来是公布的,现在不公布了,去年开发商手里有4.5万亿平方米,也是以土地抵押的,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抵押款是多少,银行抵押的大概有3.5万亿元,这是少说的。这说明什么问题,一旦土地出让金象今年这样下滑,北京下滑了50%,上海下滑了30%,其结果是什么,还不是大家现在说的影响地方收入,关联到银行的土地抵押值的贬值,现在土地出让金流派和溢价就不值这么多钱了,银行的抵押物贬值,形成银行坏帐,因此同样低价是跌不得的,因为全部抵押在这里了,因此提出的降房价,净地价我认为不太可能,要求房价下降,但是地王不断的出现,因为竞拍中去年土地出让金了历史的新高,因此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要求房价下降,地价上升是不现实的,如果这样继续的话,是难以保障的,最终会引发金融风险,因为最后都在银行抵押的,因此现在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土地出让金这样做不行,我们可以用房产税来代替,如果对所有的房屋征税,税率是1.5%的话,全国的住宅税是7600亿元,加上商业和物业的房产收税会达到1万亿元以上,每年有1亿万元的物业税的话,持续下去可以取代土地出让金。但是目前这种征收方式是不合理的,原因是现有的土地出让制度,已经一次性的收了70年的土地出让金,而且是在拍卖的背景下使地价大幅度的溢价,如果对业主采取逐年评估现值,逐年收取房产税的情况,政府可以70年一次的将土地出让金全部收完,这是不合理的,除非政府也要采取逐年征收,这样才是合理的,现在的房产税改来改去,一会儿是物业税,一会儿是消费税,根子就在70年一次,而且一次性收完的,还是拍卖税收完的,如果还一年一年的收别人的房产税是行不通的,因此土地税的征收方式和用途已经到了改革的结点,我在这里呼吁,如果不动这一块,我们就会出现深层次调控的问题。
调控本身带来的调控的问题,关于土地出让金的制度并不是原来的问题,也是70年怎么收,也是经过论证,是制定出来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房价、地价如此的纠结,应该到了要改革的时候了,房地产是万民关注的热点,过去和未来都是关注的焦点。房产新政必将继续刷新,我在媒体上总是说“新政、新政”我已经习惯了,新政不断的刷新,希望这种刷新的过程,最终迎来的是体制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