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贷4块遮羞布 土地出让金牵一发动全身

2011-07-07 09:53:15 | 作者: 聂伟柱 黄诗欣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近日随着审计署的巨额政府性债务报告出炉,平台贷违约警报已经拉响。而近期发生的滇公路等的债务风波,在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平台贷违约正悄然来临。

  

  本报独家获悉,在近日举办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工作会议上,一位银监会高层表示,平台贷款风险一定程度上被如下因素掩盖:过长的期限;新增贷款;预期收入以及政府信用。

  而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则对本报透露,6月初,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为2.8万亿元。这意味着,粗略来看,若按照银监会统计口径计算,9.09万亿元平台贷款中有30%属于“安全”贷款,而其余近70%的贷款将按照平台贷款处理。

  事实上,近日随着审计署的巨额政府性债务报告出炉,平台贷违约警报已经拉响。而近期发生的滇公路等的债务风波,在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平台贷违约正悄然来临。

  审计署近日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10年底,10.7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中,2011年、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24.49%和17.17%。换句话说,地方政府10.7万亿债务中,将有41.66%在今明两年到期,规模达4.46万亿。

  “前几年是项目的建设期,只用付息,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完工,平台公司真正开始进入了还本付息期。”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还款高峰期的到来,一些还不上款的平台公司,出现违约的案例会逐渐增多。

  今明两年到期近4.5万亿

  今明两年集中到期的负债与相对有限的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审计信息,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在逾十万亿的地方政府负债中,有24.49%和17.17%的债务集中在今、明两年到期。其中,今年到期的为2.6万亿元,约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5%;明年到期的为1.84万亿。

  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估算,今年地方政府的本级收入、中央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基金收入大约在11.5万亿元的水平;而地方政府本级支出、基金支出中非土地出让金部分为9.3万亿元,两项轧差,地方政府可以运用的财力为2.2万亿元,无法覆盖2.6万亿元的债务到期量。

  “2008年~2009年是平台贷款放款的高峰期,且平台贷款多为3至5年的中长期贷款。”一位股份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按贷款期限为3年算下来,也就是大概在2011年至2012年,平台公司进入了第一个还款付息的高峰期。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表示,今明两年如此巨大的政府性债务将要到期,通过自身的现金流平台公司难以偿还款项。这些平台公司,将会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等其他方式将债务延期。

  “监管层已经要求平台贷需至少每年两次还本付息。”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表示,随着平台贷款项目的完工,现金流有限的平台公司将无法偿还本息。平台贷款违约的案例将会逐渐增多。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也认为,就目前来看,对于解决债务集中到期问题,(通过签订贷款展期协议、借款合同期限变更协议和重签借款合同)变更现存贷款的还款期限也许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监管层的忧虑与银行的乐观

  “6月初确认的现金流达到全覆盖、拟退出平台贷款管理作为一般公司类贷款运营的平台贷款2.8万亿元,涉及平台2900家。”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过去一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有问题贷款2.23万笔,共计2.21万亿元。

  而按照银监会的统计口径,截至2010年末,银监会统计的全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约9.09万亿元,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19.16%,平台公司数量为9800余家。

  这意味着,逾9万亿的平台贷款余额中,能转制为公司类贷款的平台贷款也仅仅只有2.8万亿元,占到同一口径下平台贷规模的31%。其他剩余的6.29万亿元平台贷款,仍然需要按照平台贷款的要求进行管理。

  “四五个月之前,从监管层内部听说的现金流全覆盖平台贷规模差不多也是30%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经过这几个月整改压缩,全覆盖的规模没有明显增加,这说明通过整改,压缩平台贷款规模有较大难度。

  但银行公布的数据则比监管层的要乐观:3月末,建行平台贷余额5400亿元,其中65%是现金流全覆盖;其他公布平台贷信息的银行,其平台贷现金流全覆盖的比例绝大部分也都高于30%。

  上述消息人士称,国开行、非上市银行也有大量的平台贷款,银监会和上市银行公布的现金流全覆盖的占比差额的原因可能在此。

  而据另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30%的比例并不高,这部分转为公司类贷款后,剩余的部分可能没有充足现金流支持还本付息,违约的压力较大。

  六成还款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在近日举办的融资平台贷款监管工作会议上,一位银监会高层还曾警示,平台贷款风险一定程度上被掩盖了。他认为,一是被过长的期限所掩盖。目前平台贷款中超过九成为中长期贷款,最长的贷款期限达到35年,且绝大多数为固定资产贷款。

  由于贷款期限较长,风险暴露时间相应延后,贷款项目是否产生效益短期内不会显现,即使是无效工程,也可以以贷还贷、以贷还息,短期内还本付息似乎很正常,贷款风险并未直接反映在贷款五级分类上,从而掩盖了银行信贷资产的真实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是短存长贷,中长期平台贷规模加大,使银行面临期限错配问题。”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开始加大。监管层内部数据显示,2008年6月末,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51.6%,而到了2010年9月末,这一比例则上升至60%。

  二是被新增贷款所掩盖。目前,尽管政策对新增平台贷款控制很严,但银行机构在做加法,新增贷款仍然在增加。只要有不断新增的贷款,就可能出现“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的问题,贷款不断滚动,存量贷款的风险就可能被增量所覆盖。

  “水涨的时候形势一片大好,但一旦水落石出,风险就会集中暴露。”上述银监会高层表示。

  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也显示,由于偿债能力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还有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了10%。

  三是被预期收入所掩盖。目前,近六成平台贷款还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把平台贷款未来还款来源都寄希望于未来预期收入,特别是土地增值变现收入,这归根结底取决于土地价格。正如当年美国次贷危机,没有人相信房价会下跌一样。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土地均为规划和待征用的土地,变现需要几十个环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称,随着房地产调控的进行,土地价格也面临压力,部分地区土地流拍的现象还开始增多。

  审计署在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

  四是被政府信用所掩盖。平台贷款中很大比例涉及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主要依赖政府性资金还款。有超过四成的平台贷款是以地方政府、人大、财政部门出具各类财政性担保函件提供还款承诺。

  但地方政府是有限职能、公共预算的政府,不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是依靠转移支付“吃饭”的政府。平台贷款的政府性代偿风险已较为明显,不能盲目乐观。

  根据此前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

  附表_平台贷款四块“遮羞布”

  ●一是平台贷款期限过长

  ●二是新增贷款仍在增加,存在“以贷还贷”、“借新还旧”等问题

  ●三是被预期收入所掩盖,目前,近六成平台贷款还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把平台贷款未来还款来源都寄希望于未来预期收入

  ●四是被政府信用所掩盖,平台贷款中很大比例涉及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主要依赖政府性资金还款

  加息之后_平台贷新增负担超200亿

  郭茹

  对于10万亿的地方债务来说,加息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按照审计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到近八成。这意味着央行每提高0.25个百分点的利率,地方政府将增加利息成本200亿。

  而如果按照央行14万亿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统计口径来计算,每加息0.25个百分点,地方融资平台贷的利息成本将增加350亿。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分析师李岚对此表示,加息将进一步增加地方融资平台的还款压力,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显然也随之加大了。

  他指出,地方政府主要资金来源是土地出让金,但今年来土地出让金的下降非常快。

  统计数据显示,受到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一线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明显,其中,北京、深圳、天津等地的降幅达到了40%左右。

  “一方面还债的资金来源在下降,而还债成本则随加息在不断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可能会不断暴露出来。”李岚表示。

  此外,他还指出,银行目前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只收不贷”,这使得传统的“借新还旧”做法也无法操作。而在加息周期中,银行会选择贷款利率“按季”浮动,而不是通常的“按年”浮动,这也意味着每次加息后,地方融资平台会很快就面临利息增加的压力。

  此轮加息周期开始于2010年10月,一年多来央行已经累计5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达到1.25个百分点。以此计算,整个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利息成本增加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以上。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4月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向债权银行发出暂缓还本的违约函,显示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已开始出现违约迹象。此后,相继有多家城投公司爆出无法按期还款的消息。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表示乐观。

  安信证券分析师刘海东认为,加息会加重地方融资平台的还款负担,但影响可能也较为有限,地方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最终还是取决于政府的态度。

  风险解决之道:经济依然高增长

  聂伟柱 黄诗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平台贷款所潜伏的风险还表现为很强的系统性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士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一旦宏观经济走势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土地价格一旦下跌,那么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蕴藏的风险,地方财政以及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就会统统暴露出来。

  这个判断,与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胡新智的观点一致。“如果经济增长出问题,财政出问题,那融资平台高额负债的问题就麻烦了。”

  但胡新智还强调,如果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能保持持续的高增长,从根本上来看,平台贷款的问题就不会出太大问题。他举例称,随着中国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高速公路随着流通量的增加,收益也会得到提升。大面积违约的现象不会出现。

  “真正的风险在中国经济硬着陆。”瑞银在研究报告中称,这时候,银行资产方的其他资产也会出现问题,银行也就没有能力提供再融资了。同时,经济硬着陆将大幅削弱政府财政实力——毕竟还有土地财政以外的收入,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就失去了最终担保人。

  一位国有大行研究人士称,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质量已经和中国宏观经济捆绑在一起了。这种捆绑在一定程度上给宏观调控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中金公司上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称,央行加息的主要顾虑仍然是2009~2010年大量投放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能否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

  “贷款是一年一定价。9万亿的平台贷,加息0.25个百分点,背后对应的是数百亿元的利息。”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高管表示,这部分金额相对9万亿不大,但从绝对值来看,规模也是十分惊人的。

  今年信贷收紧已经使得实际贷款利率大幅上升,但主要影响的是新增贷款,而存量贷款的利率水平仍然保持在基准利率附近。如果提高贷款名义利率,那么会直接影响存量贷款的融资成本,从而加重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偿债压力,进一步危及银行的信贷质量。

  中金公司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以时间换空间,在未来几年逐步降低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的占比,同时缓慢地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出现大面积坏账的风险。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