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房企占渝159家欠税大户半壁江山 折射资金链紧张状况
每经记者 刘林鹏 发自成都
10月8日,重庆市地方税务局依法发布“重庆市2011年第2期的欠税公告”,该市共有159户欠税企业和14户走逃、失踪纳税户上榜。在这些欠税大户中,房地产开发公司及相关企业所占比例超过5成,其中欠税金额最大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各类欠税金额高达8450余万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房地产企业欠税现象在国内屡见不鲜,在此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布的欠税公告中,房地产企业均是“主角”。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副教授周雪飞博士11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税种需要预缴,会占用房地产企业大量资金,这对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影响较大,因此,有些房地产企业就选择拖欠和偷逃税款。再有,目前,这种偷逃欠税的违法成本也不高。
此外,在周雪飞看来,房地产企业占据欠税企业名单的半壁江山显示出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比较紧张。
房企占重庆“欠税榜”半壁江山据了解,重庆市地税局此次公布的欠税名单主要是对截至2011年6月30日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且欠税金额为20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予以公告。拖欠税种涉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等。其中,拖欠税款超过千万的房地产相关企业有10余家。重庆众诚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因拖欠税款8450余万位居房企欠税榜首。
11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重庆市地税局,该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重庆市地税局每年会发布两次欠税公告,此次是例行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重庆地税局去年的第2期欠税公告中,房地产企业大约有40多家;今年4月第1期公告中欠税的房地产企业大约有50多家,而这次多达80多家。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企业欠税现象在国内屡见不鲜,在此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发布的欠税公告中,房地产企业均是“主角”。
房企成“老赖”显示资金链紧张广州市地税局7月29日公布的2011年第二号欠税公告中,房企和建筑工程企业数量已超过六成。在去年底,广州市地税局公布的“欠税公告2010年第3号”显示,至2010年9月30日止,广州市欠缴地方税收200万元以上且公告之日前一天仍未清缴的企业 (单位)共有59户。据记者统计,在这59户欠税大户中,属于房地产开发行业的至少有35户,数量占大半。这种由房地产企业占据欠税榜“半壁江山”的状况,在广州已经持续了5年。海口稍早曝光的当地企业或单位欠税名单中,房地产企业也都赫然在列。2009年底,35家欠缴地方税款的企业被北京市地税局曝光,其中涉及房产及建材类的企业占比八成。欠税金额最大的北京城建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欠缴各类税金共计6300多万元。2009年3月份,上海市地税局发布2008年第四季度企业或单位欠税名单,千余家企业上榜,房地产企业也再次成为“大户”。
周雪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房地产特殊的运作方式为其提供了逃税的便捷,预售房按揭制度就为其逃税提供了平台。例如,营业税的税基是营业收入,开发商利用房产预售制度延迟或减少对到账收入的确认便可轻松逃税。
“随着房地产调控力的加大,多地的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了量价齐跌。”周雪飞表示,房地产企业占据欠税企业名单的半壁江山显示出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比较紧张。从这几次重庆市地税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欠税的数量不断增加。
相关新闻“十一”黄金周重庆楼市量价齐跌 “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楼市成交均十分低迷,重庆也不例外。国庆黄金周的重庆楼市不但没有迎来“黄金”,反而一片萧索秋风。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10月1日至10月7日监测的20个城市,其中16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跌,8城市成交量跌幅在50%以上。其中,深圳同比跌幅最大达90.26%,上海跌幅达72.79%,重庆跌幅63.35%。
据领域机构统计,上周(10月3日~10月9日)重庆主城区共成交商品房1784套,较前一周减少2092套,环比下降53.97%;成交建筑面积16.7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2.09%。上周成交均价为5890元/㎡,环比前周下降2033元/㎡,跌幅25.66%。
为何重庆房价在国庆期间大幅下跌?领域机构市场部经理张鑫11日下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因为九月底别墅、高档地产、商务地产集中备案的比较多,对9月26日~10月2日这一周的成交均价有了一个大幅的拉升,国庆黄金周的成交价格只是一个回归而已。张鑫表示,连续八周以来重庆楼市呈现出稳中有跌的态势,成交量也处于低位。从月份来看,6月~8月,重庆房地产价格连续下跌。目前的成交价已经回落至去年8、9月份的水平。
据悉,重庆市从今年10月1日起对主城区内符合要求存量独栋商品住宅征收个人住房房产税,成为国内首个对存量住房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的城市。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杨文武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成交低迷主要是受限购、限贷影响,纯投资性需求基本被遏制。一位品牌房企的分管营销副总裁表示,市场上不是没有购房需求,而是信贷政策和持续的调控限制和改变了消费预期。部分刚需因此受误伤,更别说改善性需求。而持续的调控也使购房者形成房价要下降的心理预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