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李国生 李雍君 长沙、衡阳报道
9月30日,位于湖南衡阳的中国五矿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下称水口山集团)的中层以上领导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利用国庆放假前一天,专题研究明年的环保投入。
“去年仅技术改造就投入了6000万元,今年环保投入9000万元,明年将超过1.2个亿。”水口山集团副总经理何从行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了解,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七大重点区域之一,水口山地区治理污染任务繁重。目前,水口山集团的100万吨历史废渣还没有启动治理,公司已经花去一个多亿,改造了烟尘气排放转化系统,上马了全国第一套电化学废水净化工艺,使废水和废气排放提前达标,而集团的100万吨历史废渣还没有启动治理。
而据湖南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另一个被环保部挂牌督办的长沙市铬盐厂铬渣解毒也在这次治污战役中处理完毕,仅此就花掉2个亿。“后续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将是一个更大的工程,至少还需要2个亿。”该人士说。
历史沉疴
湘江全长969公里,在湖南境内773公里,被湖南人民称为“母亲河”。湖南省近60%、超过4000万的人口依江而居,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沿江而立。数据显示,2009年,湘江沿岸8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7.9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7.16%。
但不可回避的是,湘江流域是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重化工业密集区之一,也是排放污染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仅2007年,湘江流域排放工业废水就有5.67亿吨,生活污水11.19亿吨。重金属汞、镉、铅、砷等排放量十分突出,更是湘江的心腹之患。水质因重金属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鱼类等生物大幅减少,农田不能耕种,株洲镉污染等多起污染事故频发……
湘江流域矿产开采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污染也历史悠久。来自湖南省环保厅的资料显示,早在1971年,湘江流域就出现部分江段饮用水重金属严重超标现象。这一年,衡阳市区发生停水事故,是国内环保史上第一次因江河重金属严重超标,而出现的居民饮用水供应被迫停供事件。1978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报告指出,湘江已成为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联名提案
事实上,湖南人一直在治理湘江。
早在1979年,湖南省就颁布了国内第一部省级水环境保护条例《湘江水系保护暂行条例》;2006年,国家首次将节能减排作为政府考核的硬指标,湖南省亦开启了湘江治理的大幕;2007年,省里铁腕关停了洞庭湖畔的234家造纸企业,洞庭湖水质恢复到三类水质,博得国内外不少赞誉;2008年,湘江流域660家造纸企业一下子关停超过三分之二,郴州四大矿区198家企业全部关停到位。
2008年6月2日,时任湖南省长的周强主持召开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为期3年的“千里湘江碧水行动”。
此后,前后共投入资金170多亿元,完成整治项目2063个,大规模的“休克疗法”在沿江实行。根据湖南省环保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湘江流域地表水中镉、砷的浓度年均值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65.2%、59.1%。自2007年以来,全省湘江干流水环境未出现镉、砷超标现象。
随着湘江治理的深入,湖南省委省政府越来越感觉到,单凭一省之力难以“治标治本”,湘江治污应该放在国家层面来筹划安排。2009年3月,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湖南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分别联名提交议案、提案,呼吁将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大江大河整治规划,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一个月以后,用“超常规速度”组建,集合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科技部等多个部门人士的视察团抵达湖南。同年9月9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北京主持召开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会议,成立了以国家发改委为组长单位,环境保护部、湖南省政府为副组长单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编制领导小组,正式将湘江治理提升到国家层面统筹谋划。
今年3月,该《方案》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并于8月正式实施。
锁定七区
“《方案》共筛选项目927个,总投资595亿元。”湖南省发改委资源环境和项目前期工作处副处长李佳喜介绍说,《方案》明确了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长沙七宝山、岳阳原桃林铅锌矿七大重点治理区域。获批的《方案》规划治理期限为2011-2015年,力求通过5-1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成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典范。
“实施《方案》首先对众多小企业要淘汰一批、关停一批、整合一批,要设置一个门槛,推进数量减少,但同时要注意不能让产业链断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污染治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个水平。再下一步,就是解毒历史遗留废渣,大面积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和底泥、地下水。”湖南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副处长汤宏说,目前资金是一大问题。
记者了解到,中央确定的投资还是以地方、企业为主,但污染治理多数项目缺少回报,社会资金很难引进来。去年,中央财政计划投资5个亿,到位3.5个亿,今年计划的7个亿还未全部到位。
湖南大学李小明教授告诉记者,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个过程,难在管理上,技术上实现并不太难。长沙环保学院院长李倦生也认同这一看法。
记者从湖南省法制办获悉,《湖南省湘江管理条例(草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并提交省人大审议,预计不久即会出台。《湖南省湘江管理条例(草案)》的目的是通过推进湘江流域管理,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水生态、防洪及河道水域等进行统一管理。
而为了有效协调湘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今年8月,湖南省重金属污染和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委员会宣告成立,徐守盛省长亲任委员会主任,两位副省长任副主任,各相关部门和14个市(州)长作为成员。
艰难之路
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湘江治理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近几年来,湘江在全国创造了一些好的治理模式:生态修复模式,还水于江;重金属的治理修复;湘潭竹埠港的土壤治理;株洲滨江区的整治;一江两岸风光带的综合治理等;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
但多位专家担心的是,在治标的同时能否治本。在“治标”渐见成效之余,湖南省也开始探索一些长效的、基于利益引导机制上的治理措施,如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绿色信贷制度等。
“莱茵河流域国家跨国协调的管理经验以及由此提出的水管理战略和对策,对于湘江流域水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莱茵河从传统单一的水资源为主导的流域管理向以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转变,正适合我省‘两型’建设理念。”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刘解龙说。
“湘江的自净能力减弱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现在对蓄洪补枯重要性认识的理解依然不够,执行不够。在南方水资源丰富又季节性不均的地区,要重视雨洪资源,利用汛尾蓄洪补枯。将蓄洪补枯作为基本政策,上游水库要把为下游补水与生态保护作为第一服务点。”曾任湖南洞庭湖工程管理局局长、省水利厅副总工,去过莱茵河的上游和下游实地考察的聂芳容对本报记者说。
欧洲莱茵河流经多国和众多城市,每一个下游城市设监测口负责监督上游,最下游的那个则作为整个流域的总监督人。湖南能否真正学到莱茵河治理的精髓,还要拭目以待。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