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李国生 李雍君 长沙报道
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经打响了第一枪。湘江水质总体状况如何?修复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有何难题?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湖南省环境工程专家、长沙环保学院院长李倦生教授。
已到非治理不可地步
《华夏时报》:今年8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正式在湖南启动实施,这对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
李倦生:湘江流域污染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以重化工为主的湘江流域工业布局与以现代农业为主的面源污染,使得湘江流域的污染呈现出复杂的局面,直接或间接地对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湖南一半以上的人口、70%的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压力很大,稍微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所以说,湘江流域污染治理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也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华夏时报》:湘江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较早,但为什么还是呈现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局面?
李倦生:湘江的污染与湘江的自净能力有关。改革开放前,湖南的工业布局就存在不合理,对湘江带来的环境压力非常大。上世纪70年代末期,湘江污染防治已经引起国家重视,并于1979年出台了全国首个水污染防治条例。但是,随着湖南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工业排放和生活排放都大量增加,超越了湘江本身的承载能力。前面的重金属污染物累积加上改革开放30年工业发展新增的排放,使得湘江的污染程度日趋恶化、污染范围逐步扩大,湘江自身净化能力也不断下降。
老实说,随着重化污染结构的下降,湘江污染体现为结构性、叠加性、压缩性三个显著的特征。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水文状况改变引起重金属污染与有机物污染结合,那麻烦就大了。这是湘江治理未来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库兹曲线规律绕不过
《华夏时报》:大量民营冶炼企业本身不重视污染治理,即使治理也会更多采取经济的修复技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李倦生:我们国家实行的环境保护政策原来是谁污染谁治理,并不是每个污染者都能认识到治理的重要性。取而代之的是谁污染谁付费,但我们的付费相对于社会成本和污染的代价远远不够。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产生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甚至社会上一些人的行为失范。但如果我们不发展,又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这次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中主要原则就是发展和保护并重。
《华夏时报》:发展和保护的矛盾确实是一个问题,需要两手都要重,但不可能很平衡吧?
李倦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保护肯定会提到一个更重要的高度。不保护,今后就发展不了,不保护,发展的成果也会被破坏掉。
国外环境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认为环境质量同经济增长呈倒U形曲线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到达某个拐点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一般认为,环境问题的基本好转,拐点在人均收入5000美元,到8000至10000美元的时候污染就基本上不出现了,人们就会反过来治理污染。这个规律我们也绕不过去。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