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两个同步”仍在于改善分配

2011-10-19 08:38:31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今年1~9月,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均快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跑赢CPI,但依旧未能跑赢GDP。数据显示,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8%。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同比增长9.4%。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较为平稳,GDP指标的适度回落,也是在包括紧缩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的正常结果。而若观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GDP之间的数据,则会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GDP增速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

  犹记得今年3月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同步有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用“两个同步”加以细化,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实现“两个同步”,并非是轻而易举之事。

  回看过去几年的数据,2006~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1.24%,同期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1.48%,但这5年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为9.7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8.86%。剔除年均2.96%的物价上涨幅度,城乡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仅为6.76%和5.9%。透过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相关距离正在缩小,这是一种进步。

  “两个同步”的本质含义,是要实现“国富”与“民富”间的均衡,是要改变经济高速增长、分配却结构性失衡的状况。在经济意义上,城乡居民收入长期得不到合理的分配,长期赶不上经济增速,对于消化过剩产能、提振内需绝无好处。唯有民众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社会总需求的大量释放才能成为现实。

  在社会意义上,不同社会主体间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将造成许多的矛盾和冲突,严重消解民众的幸福感。一旦收入差距问题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那就不仅仅是部分民众幸福指数的问题了。伴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这个命题会逐渐演变成政治难题。

  现在许多学者常常提及的一个概念,就是“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即人均GDP达到一定数目以后,过去快速发展过程中聚积的社会矛盾可能爆发,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甚至使得经济落入停滞的境地。毋庸置疑,追求“两个同步”,正是为了避免中国社会落入这样的“中等收入陷阱”中。

  城乡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前提是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没有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与发展,国人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只是海市蜃楼般的奢望。“两个同步”重心是在“同步”上,“同步”了,很多问题将会向良性的方面改善。当前“同步”的关键,仍在于将发展成果向民众倾斜。对此,高层早已形成共识,难处只是在于落实。

  比如,通过改革税收政策来实现社会财富在国家和民众之间的重新分配,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个税起征点的调整是一个举措,但不是改革的全部。目前个人和企业身上的总体税负还偏高,将税负调整至一个更为合理的水平,实在迫切。就拿增值税来说,17%的增值税严重制约了企业提高劳动力工资的能力。高额增值税的结果,削弱了新兴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

  比如,国民收入过多向金融资本、向垄断行业倾斜的现实,几年来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众所周知,部分行业垄断现象的存在,导致这些行业中的从业者,特别是高管人员收入畸高,远超社会平均水平,这也正是当前的一大积弊。而向垄断势力开刀,雷声大,雨点却小。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社会群体间不仅劳动性收入相差大,财产性收入差距也在急剧拉大。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给政府二次分配的政策运用提出了挑战。改变分配制度的扭曲以及政府对资源过度垄断的现状,是这个时代的艰巨难题。

  概言之,从今年前三季度的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到进步,也能看到不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实现同步,仍然任重道远。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