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诩欧洲“避险圣地”吸引中国投资

2011-10-19 08:51:26 | 作者: 许钊颖 马鑫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当前,欧债危机正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作为欧洲主要的非欧元区国家,英国可谓置身事外又关乎其中。作为对危机的一种回应,英国目前也正在大力吸引投资促进发展,并希望借机奥运提振经济,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奥运纽带的联系下,也正在稳步开拓国际市场。

  那么,英国能否成为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的投资避险之地?为此,《第一财经日报》就目前英国的招商引资政策环境、中国企业在英国投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专访了伦敦发展促进署全球业务总监毕保罗(Paul Bromelow)和亚太区总监曹杰。

  第一财经日报:请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中国对英国的投资情况。

  毕保罗:中国对我们重要性正在上升,不仅作为一个海外市场,同时也作为一个有实力的投资者。以伦敦为例,每年中国到欧洲的六分之一的投资最后会落户这里,目前全英国有400~450家左右的中国公司,伦敦有250家中国公司,56家中国公司已经在伦敦上市。

  日报:在众多欧洲城市中,伦敦吸引中国投资的优势在哪里?

  曹杰:我想,中国企业来伦敦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伦敦的门户作用,经由这里可以非常容易地进入整个欧洲市场,以及非洲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市场。

  低廉的融资成本也是伦敦的一大优势,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伦敦有比纽约和东京更多的国际银行和对冲基金。此外,在雇佣法律方面英国也更为灵活,英国在欧洲是公认的在做生意的法律条款方面比较便利的国家。在国家税收政策方面,相较于法国34.5%和德国35%的公司税,当前英国的税率是26%,到2014年这一税收将进一步下降到24%,甚至低于中国的25%。

  在人才方面,有30%生活在伦敦的人是海外出生的,非常多元化,同时40%的伦敦雇员有硕士以上的文凭,每年大概有1.5万名中国学生在伦敦学习,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人才支撑。此外英镑对人民币的不断贬值对中国投资者来说也是个利好消息。

  日报:在你们看来,中国企业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有何不同?

  毕保罗:一些有实力的中国公司的产品质量非常好,而且企业的资金非常充足,他们已经具备了跻身跨国企业行列的基本条件。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在各方面都做好了开展全球业务的准备,只是思想方面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还没意识到自身有多优秀,或者说不敢承认自己的优秀。

  外国企业有很多可以向中国学习的方面,中国人做生意讲究细水长流,注重长远规划,西方企业比较重视现实效益,甚至表现得贪婪。西方企业应该多学习中国企业的规划,中国企业应该学习西方企业去抓住有利机会,如果把长远规划与抓住机会两者结合起来,将会创造出新的商业理念,这种理念足以拯救世界。

  日报:目前,债务危机正在欧洲蔓延,对伦敦的投资是否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毕保罗:英国也有一些债务,不过英国政府采取了空前的刺激措施来削减债务和开支,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与美国相比,英国的国债仍有AAA评级,没有被降级的预期,经济依然稳定。此外,英国不是欧元区国家,我们可以自己处理和决定金融问题。我们也很庆幸当初没有匆忙加入欧元区。

  日报:英国跟欧洲市场仍然关系密切,如果欧洲情况继续恶化,英国如何幸免?

  毕保罗:政府仍然在采取有力的措施缓解危机的冲击,目前英国经济稳定,是欧洲国家中比较安全的国家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时伦敦银行体系保持了稳定,日本银行、美林银行、摩根大通等都认为伦敦是安全的天堂。而投资者的信心对我们也是很大的鼓励,尽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还在蔓延,但伦敦近几年的FDI(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却出现了大幅稳定增长,2009年增长了56%,2010年增长了62%。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