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无疑将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增添筹码。
打造国际金融人才高地,无疑将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增添筹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日从上海市金融办处获悉,根据近日正式下发的《上海金融领域“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到2015年,上海市金融人才总量将从现在的23万人增加到32万人左右。
未来5年:
人均金融业增加值120万元
根据上述《规划》,未来上海金融人才使用效能将明显提升,金融人才在开发产品、创新业务等方面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到2015年,人均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万元。“这是对海外金融中心和上海现状等多方面研究测算后得出的结果。”上海市金融办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同时,未来上海金融人才结构也将更趋合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等领域的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将明显增加,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比例逐步提高,国际化高端人才明显增加。
《规划》预计,至2015年,列入中央和上海“千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计划的海外高层次金融人才达100名;列入上海市和金融领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金融领军人才达200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70%,其中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15%;持有国际通行的金融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的人才数量达到1.5万人(其中CFA证书拥有人数突破3000人,CFP证书拥有人数突破5000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5%左右。同时,提高金融人才持有国内高端金融职业资格证书的普及率。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23万,金融系统列入中央2009年“千人计划”人才共5名,列入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共27名,列入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共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共7名。
上述金融办人士则对记者说,现在上海金融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包括:金融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领军人才等关键金融人才紧缺,能够掌握新业务的新型金融人才比较匮乏;国际化金融人才不足,尤其是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人才环境的开放度、人才服务模式与金融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还不相适应,金融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有待优化等。”该人士还说。
金融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正式出炉
为了吸引人才,上海已对原有上海金融紧缺人才开发目录重新梳理修订,近期正式出炉了《上海市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下称《目录》)。
根据最新《目录》,沪上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共分为四大类、38个子类,分别规定了人才子类、服务单位、能力需求和经历业绩等;其中四大类则分别为金融管理人才、金融研究人才、金融业务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
该份目录还明确指出,符合《目录》的国内人才、海外人才等各类人才,在户籍、《居住证》、《外国专家证》办理、医疗保障、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可享受相应的服务和便利。
此外,沪上还将实施金融人才奖励,对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显著贡献的各类金融人才给予奖励,降低金融人才在沪生活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对优秀的金融创新项目给予奖励。
实际上从2002年以来,上海方面已三次“出海”招贤纳士,尤其在2008年和2009年,上海先后两次组织招聘团,到美国纽约、芝加哥、英国伦敦、加拿大多伦多和新加坡等金融人才比较集中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招聘高端金融人才。
据统计,截至目前,参加海外招聘的金融机构累计达到100多家,参加海外现场招聘的金融人才近7000人次,已经录用的有120多人。其中,有5人已入选2009年中央“千人计划”,2人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
目前,上海金融行业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近3000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士2000余名。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