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受欧债危机深入、美国经济减速以及全球投资信心下降的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虽然在去年全面复苏,但其增长势头从第三季度开始呈现出低迷的状态。
受欧债危机深入、美国经济减速以及全球投资信心下降的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虽然在去年全面复苏,但其增长势头从第三季度开始呈现出低迷的状态。
8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在广州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报告显示,虽然欧洲以及美国债务危机在2011年下半年出现恶化,影响了第三季度的跨境投资,但中国吸收外资的势头不减。
投资保护主义抬头
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联合国贸发组织全球FDI季度指数上升到147,高于2009年和2010年的平均水平,但仅相当于2007年第四季度最高峰时的一半。
但受全球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经济减速以及全球投资信心下降的影响,全球FDI的增长势头从第三季度开始呈现出低迷的状态。
即便是上半年,也呈现出区域分布差异特征。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继续在全球FDI流入量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接近3680亿美元。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亮点。例如,流入巴西的FDI与去年上半年相比翻了一番,达320亿美元。流入东亚、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的FDI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发达国家吸收的FDI总额与2010年下半年相比下降了4%。欧洲一些主要的经济体,如法国和德国,今年上半年吸收的FDI出现下滑。流入美国的FDI大幅下降,流入日本的FDI连续第二个半年出现下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詹晓宁指出,目前影响FDI复苏的不利因素增多,主要体现为主权债务市场及与之相关的银行业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增长处于危险的边缘,投资者加强了避险措施以及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投资者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投资决策日益谨慎。
此外,各国政策制定者由于不得不采取财政紧缩等措施来应对短期的危机,从而减少了对长期生产性投资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虽然目前国际投资的总体趋势仍是进一步走向开放和促进投资,但由于近年来限制性投资措施和监管、审批程序纷纷出台,投资保护主义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新出台的投资政策中,分别有32%和28%的政策是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监管和限制的。这一比例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2%的平均水平而言有明显的提高。一些国家的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中国对外投资将质变
不过,虽然世界经济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吸引FDI的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国的外国投资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8.4%。UNCTAD预计,今年中国吸收的FDI有可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UNCTAD对全球主要跨国公司的调查结果,中国仍是跨国企业在未来两年全球投资的首选地,中国吸引外资的前景将进一步被看好。詹晓宁指出,这得益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地区间产业的升级和转移。
“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还是很好的,有很大的发展机遇,而且中国吸收外资政策持续稳定透明。”詹晓宁说,部分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困难,特别是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必然有些企业会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而对有些企业而言是个机遇。一些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外企向东南亚转移,这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继续吸引外资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明显加快。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年流量超过日本、英国,达到创纪录的680亿美元,同比增长17%,位居世界第五。对外投资总存量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达到了3000亿美元。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18:1,上升到2010年的2:1。
而未来十年,这一比例将很可能超过1:1。“中国对外投资可能在未来十年出现质的飞跃。”詹晓宁指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资源和环境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压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和向低碳经济的转型,都推动着中国企业“走出去”。
不过,报告也指出,目前中国多数跨国企业依然是“点式”和分散的对外投资,而非真正的拥有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和完整的全球产业链。企业的跨国度与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詹晓宁建议,中国的跨国企业,应该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调整的机会,通过集群式投资将产业链延伸到海外,全球配置资源,建立海外生产、经营基地,以直接投资与非股权经营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发展成真正的全球性跨国企业。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