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牵头会商楼市调控顶层设计

2011-11-11 00:00:00 | 作者: 杨仕省来源:华夏时报

【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楼市调控政策频出背后,住建部的角色和作用耐人寻味。
    去年以来,以国务院名义先后推出“新国十条”、“国五条”、“国八条”等楼市调控政策,随后主管房地产的住建部也相继推出许多配套的行政性措施。不过,在执行中,很多政策不具有可操作性,“应急之举”的色彩浓厚。比如,住建部称要对个别应出而未出限购令城市的地方行政负责人进行“约谈”,但至今被约谈、被问责的没有。而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对住房限购行政色彩太强的询问,住建部高官日前坦言,这实属不得已的办法,其措辞是“差一点火候”。
    政策的执行需一以贯之,且已提上日程。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牟新生给出的数据是,2008年以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下发了29个文件,但没有一个文件系统地阐明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整体思路是什么,零敲碎打的东西多,缺乏一个顶层设计。
    “下一步会做这项工作。”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回应称,住建部牵头已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楼市的顶层设计,涉及部门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银行、银监会等。
此前政令多属应急
    “今年开工1000万套保障房、限购令、限价令及今年价格控制目标等政策,是住建部针对房地产调控最主要的政策。”11月10日,广东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谢逸枫表示。
    “总体效果比较明显,但房价整体下降的幅度不大。”中原地产总监张大伟说,这些政策的执行力不到位,地方政府存在抵触情绪。限购政策的扩容难产,就是其中一例。到11月,全国仅仅47个城市实施限购,限购的城市不到全国600个城市的十分之一。 
    而“一房一价的效果同样也是有的,但也不明显”。上海城市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顾海波说,主要是执行不到位。
    “房价疯涨了多年,”住建部高官还说,“未来20年都有涨价的压力”。不止这些,这几年类似“控制销售许可证”、“豪宅延缓销售”等行政手段层出不穷,目的也是为了保卫高房价。
    住建部出台的这些政令虽多,却多属应急之举。在这轮楼市调控中,相继出台了限价、限购、限贷、房产税等一系列调控举措。尽管此前杂音不少,但时至今日,中央高层态度依然鲜明,继续严格执行政策,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国十条”、“国五条”,还是“新国十条”,其中“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被一以贯之确定为楼市的调控目标。但中央态度一直十分明确,继续严格实施信贷、税收和限购等措施。
    “现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博弈也进入白热化。”谢逸枫说,调控的复杂性、艰巨性,源于地方出于税收和土地财政等自身利益的考虑。 
从“加强”到“巩固”
    在这轮“有保有压”的调控中,要达到决策层要求的“合理”二字,难度不小。
    记者梳理发现,这轮楼市调控目标在表述上变更频繁:从起初的要求楼价回归合理水准,到此后提出遏止房价过快上涨,随着“十二五”到来,政府又希望扭转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比重,加快经济转型。而随着调控的深入,目标不得不一改再改。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的言辞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从“加强”到“巩固”。在1月至7月间,温总理曾多次谈及房地产调控时,其措辞无不使用的是“加强”二字,而最近一次则提到了“巩固”。
    著名地产专家李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制定清晰的楼市调控路线图,明确强化调控目标。在房价问题上,地方政府一直被人们视为最大的受益者。“因房价越高,土地价值就越大。”“随着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地方政府有些坐不住了,多省省长进京寻求政策支持。”顾海波对记者表示。
 在这场博弈中,最弱势的力量就是购房的老百姓,而开发商的预期更悲观。近期包括星河湾、中海、龙湖、绿地等房企,在上海率先降价,降幅高达20%至30%。
   “房价在11月开始松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谢逸枫说,楼市景气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钢铁、水泥、电力和家电等行业,“约50%的GDP都与房地产市场相关。”不过,如果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动摇房地产调控,以后的调控成本将成倍增加。
    看来,住建部要成为房地产调控的“狠角色”并不容易。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