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开发商雪上加霜 年关难过

2011-12-02 00:00:00 | 作者: 杨仕省来源:华夏时报

【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年关钱紧。
    12月1日起,北京正式对海淀温泉镇所有拟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实施预售资金监管。“温泉镇其实相当于二线城市了。”11月24日,北京住建委一官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这也就意味着,管理部门对预售款的监控已经开始向二线城市蔓延。本报记者经多方采访证实,多个地方的二线城市近日相继强化了对商品房预售款的监管。而这对于一些中小房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待结的工程款、到期的开发贷款、正在赶工的期限项目、飞涨的建筑成本……再加上银行对房地产商采取限贷乃至禁贷之策,让房地产开发商们直呼“年关难过”。
剑指二线城市
    预售资金监管已剑落二线城市。
    11月23日,北京住建委上述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此次商品房预售款监管涉及怀柔区、平谷区、门头沟区等多个周边地区,而这些地区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二线城市了。”至此,整个北京实现了对其预售资金的全部监管。
    据悉,二线城市的西安、石家庄、杭州、成都、泰安等地方,也已经完成对预售款的监管措施。
    目前,全国至少包括70余个大中型城市出台了预售款监管相应政策,记者采访获悉,各地出台的预售资金监管模式不一:从监管主体上看,济南引入担保公司;广州监管主体是专设监管小组;北京则由房地产主管部门与银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发布文件,参与监管的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对于预售款监管,中央赋予地方房地产主管部门制定具体操作规范的权限。”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一官员称。据他透露,有的地方是商业银行监管,主管部门督察,而有的地方则是房地产主管部门直接监管。
    中原地产总监张大伟则认为,“二线城市加强预售款监管,旨在掌控开发商现金流。”
开发商提前应对
    房地产开发商在寒风中哆嗦。信贷紧缩,加上预售收入变成了纸上谈兵,房企资金缺口巨大。通常情况下,房企的资金由三部分构成,即自有资金30%、贷款30%、预售收入40%。
    在一线城市的预售资金遭遇监管后,就连万科、保利地产等房地产大佬都不得不开始对二线城市做出部署——提前拿预售证,提前销售。据报道,继一线城市打出降价旗号后,万科、中海等龙头房企近日在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也开始了高调促销。
    在行业龙头的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选择降价促销。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北京降价幅度最大的多是此前定价泡沫较大的高价楼盘,如通州的京贸国际城等。
    “监管协议实际上是对预售款如何执行的细化。”首创置业一名销售经理一语中的。
    不过,河北省某巡视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这表明银监会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但“银监会、各地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资金链隐忧加剧
    今非昔比,房地产企业被公认的负债率不能超过70%,而今这一铁律已被彻底打破。本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至少一半以上的房企超过这一标准。
    来自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与个人按揭所占比重大幅萎缩,上半年同比均降低了3个百分点以上。
    开发商债务也因此剧增。据有关机构对深沪两市126家房地产公司中的118家进行统计,未来支付的短期债务总额高达11800亿元,较2009年上升了35%。
    在这轮楼市调控中,“房企的开发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往依靠预售款、贷款的模式被扭转,依靠土地和住房升值赚取利润的空间也被打击。”北京联达四方总经理杨少峰说,预售款、贷款、信托融资……与房企的融资渐行渐远。
    数据显示,上半年,在房地产企业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7023亿元,处于低位;自筹资金却高达16463亿元,同比增长32.7%。“房地产企业资金主要源自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两项,而其他资金中主要是按揭贷款和定金及预售款,但上半年个贷同比下降7.9%。”杨少峰称。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