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双重身份 单控模式难解雾霾之痛

2011-12-13 01:19:56 | 作者: 王尔德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人们关注PM2.5的焦点集中在标准和监测上,但监测仅仅是第一步,比监测更重要的是PM2.5的治理。”

  

  雾锁中国之后,PM2.5炙手可热。

  “人们关注PM2.5的焦点集中在标准和监测上,但监测仅仅是第一步,比监测更重要的是PM2.5的治理。”环保部的一位专家对本报记者指出,“由于PM2.5具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双重属性,所以应当强化协同控制的概念。”

  该专家解释,协同控制就是改变过去对大气污染物各个击破的思路,采取对多种污染物多综合预防和控制的战略。

  同时,PM2.5也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物,“在协同控制的同时,必须推进区域之间的联防联控,单靠北京一个城市的力量并不能解决北京的雾霾问题。”天津环保局副局长赵恩海对本报记者表示。

  十几年间,PM2.5从科研走入了大众视野。尽管联防联控的思路已定,但能否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还存在不确定性。十几年积累出的空气污染的复杂性,与最终付出的治理成本,都考验着决策者。

  PM2.5来源的双重性

  本报获悉,PM2.5与PM10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其体积,更主要的在于其形成过程。

  “PM10主要是一次污染物,即主要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PM2.5则具有双重属性。”一位环保专家对本报解释,“大约50%的PM2.5为一次污染物,大约50%的PM2.5为二次污染物,即其他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空气之中相遇之后发生化学作用形成的颗粒物。”

  正是基于上述特点,PM2.5的治理方式也更为复杂。前述专家对本报解释,“对作为一次性污染物PM2.5的治理,可以从其排放源入手,但对于作为二次型污染物PM2.5的治理,则必须从其他多种污染物的排放源入手。”

  前述环保部专家则对本报指出,这正是“十二五”大气污染形势不同于“十一五”的新特点——复合型污染,既要解决一次污染物,也要解决二次污染物,“具体到PM2.5而言,既要控制扬尘、烟尘、粉尘等一次污染物,又要控制NOx、VOCs、SO2等二次颗粒物的前体物。”

  这也意味着大气治理模式的改变。“我们要改变‘十一五’期间只关注SO2的大气治理模式,必须同时关注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河北环保厅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解释,“具体到单一污染物,也必须关注多个污染源,既要关注电厂等工业大点源的治理,也要关注燃煤小锅炉污染、扬尘等面源以及机动车等移动源。”

  对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公开表示,我国大气氧化性强,臭氧浓度水平高,如果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按照科学规律降低,PM2.5就水到渠成地降下去了

  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阻截PM2.5?

  本报获悉,在环保部拟定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专项规划中, 国家提出了在三区九群的重点区域内,对包括PM2.5在内的多种污染物进行协同控制的初步思路。

  首先,在继续抓二氧化硫污染治理的同时,全面开展氮氧化物控制。前述环保部专家对本报透露,在脱硫问题上,专项规划提出了一个具体目标,即确保燃煤电厂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在氮氧化物控制上,主要是在火电行业、水泥行业、燃煤工业锅炉、烧结机进行脱硝。

  前述环保部专家对本报指出,在火电行业,国家拟定对单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的现役燃煤机组全部配套脱硝设施,脱硝效率达到85%以上。

  其次,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开展重点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解释,烟粉尘的治理,主要是在火电行业、水泥行业开展粉尘治理,开展钢铁行业和工业炉窑的颗粒物治理,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的烟尘治理。

  在火电烟尘治理上,专项规划也提出了具体的任务指标,即燃煤机组必须配套高效除尘设施、烟尘排放浓度不能稳定达到30毫克/立方米的燃煤机组进行高效除尘改造;重点控制区内烟尘排放浓度不能稳定达到20毫克/立方米的燃煤机组进行袋式除尘技术改造。

  “在挥发性有机物方面,国家提出要在石化、有机化工、合成材料、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塑料产品制造等多个重点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的摸底调查,并完善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体系。”前述环保部专家对本报介绍。

  事实上,对此领域的污染控制的时间表也提上了议程。上述专家透露,国家将加大加油站卸油油气排放、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力度,到2013年底重点控制区要全面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到2014年底一般控制区完成油气回收治理治理工作,所有加油站储油和加油油气排放控制系统加装在线监控装置。

  “在上述污染物之外,机动车尾气是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也是‘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前述环保部专家对本报解释。

  针对此,“车品”和油品将成为控制具体目标。据专项规划显示,国家计划到2013年底前实现重点控制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主城区黄标车禁行,2015年底前实现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主城区黄标车禁行。

  而油品的“环保”要求,也给出了具体控制线:即颁布实施第四、第五阶段车用燃油国家标准。2013年底前,全国供应国IV车用无油(硫含量均小于50PPM),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国IV车用柴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区域优先实施;将普通柴油硫含量降低至350PPM以下,远洋船舶用燃料硫含量降低至2000PPM以下。

  区域防控协调机制待考

  “协同控制的范围不能局限在一个城市之内,而必须拓展到一个区域,因为PM2.5是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物。”前述环保部专家对本报解释,“这就是为什么环保部要在‘十二五’要推行的联防联控的原因。”

  对此,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曾撰文表示,随着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集中连片,大气污染物通过大气环流在城市间输送,造成区域内各城市大气污染高度关联,并导致污染物在输送过程中相互融合,形成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

  赵恩海对本报分析,“依靠一个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控制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大气污染防治新形势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大气污染特别严重的地区,必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以区域为单元的联防联控新模式。”

  杨金田解释,在联防联控的区域之内,应根据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大气环境问题特征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各自的环境目标和管理要求;根据其对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贡献,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制定差异性任务要求与政策措施。

  本报获悉,国家将在“十二五”尝试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联防联控工作。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跨省区域,成立由环保部牵头、区域内各级政府领导参加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其他的城市群成立由主管省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在联席工作会议之外,国家还计划要求三区九群,实施区域大气污染源统一监管,建立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和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

  “在三区九群中,单个省之内的内部协调相对容易,而跨省区域的协调往往比较难, 容易产生分歧,各地能否通力合作,不无疑问。”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也有专家认为,联防联控是一个新的机制,还需要加强环境管理体制的创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撰文建议,应改变目前地方环保部门隶属地方政府、决策执行受制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区,首先在环境执法和监察系统构建环保部门垂直管理体系。

  此外,在PM2.5的科技支撑上,目前的空缺也很多。柴发合撰文指出,为了在“十二五”期间以及我国中长期发展中使PM2.5污染得到遏制并持续缓解和改善,需要国家在多个方面进行科技储备,如全国层面上的PM2.5控制区域划分技术方法与区划方案以及国家PM2.5污染分区控制策略与路线图 、典型区域PM2.5污染综合防治研究、区域光化学污染前体物排放与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

  “我们应当针对形成区域PM2.5污染和灰霾的前体物,开发重要行业重点污染源关键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柴发合建议,应尽快研究建立环境PM2.5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和排放标准体系,以及PM2.5污染物的人群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