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苏联解体后,各国毫无例外都陷入到经济灾难中。许多国家的GDP下滑超过10%,甚至达到百分之二三十。
苏联解体后,各国毫无例外都陷入到经济灾难中。许多国家的GDP下滑超过10%,甚至达到百分之二三十,降幅最少的土库曼斯坦也达到5.3%。1994-1998年解体后遗症高峰时期,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克兰等国GDP降幅超过了解体时的两倍。
到2000年,独联体国家的工业生产水平仍不到1991年时的60%,农业生产水平是1991年的68%。经济危机还导致各国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2000年各国贫穷人口接近40%,肉类和食品消费较1991年下降超过20%,乌克兰甚至达到50%,真正是节衣缩食。
2000年之后,独联体国家在旧的经济废墟上终于引来一轮持久的高速增长。2006年,独联体国家整体GDP首次超过1991年。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各国年均增长率基本都超过7%,阿塞拜疆甚至达到11%。但这种增长并不均衡,大幅增长的国家主要靠能源价格上涨拉动。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等国GDP仍未达到1991年的水平。
2008年的经济危机打断了这轮经济增长,除了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仍保持较高增长率外,其他国家都陷入低速增长,预计得到2013-2015年才能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到2010年,独联体国家整体GDP比1991年只增长了15%,年均增长率不到1%。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仍未恢复到苏联水平。因此,很难从这段增长期考察各国的转型成功与否。解体对各国经济的深度冲击,可能要好几个二十年才能消化。
各国选择的转型道路不同,转型的成果也大不相同。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实施了“休克疗法”,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选择了在保留国家对经济强有力控制下的渐进市场化,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则采取了中间路线。20年后,各国境遇虽说不上是天壤之别,但分化已非常明显。
2011年15国人均GDP较1991年增长率排名如下:阿塞拜疆489.81%,土库曼斯坦311.64%,哈萨克斯坦288.51%,爱沙尼亚270.36%,白俄罗斯265.85%,亚美尼亚260.41%,乌兹别克斯坦243.72%,拉脱维亚217.37%,俄罗斯205.93%,立陶宛194.82%,格鲁吉亚160.24%,吉尔吉斯斯坦136.29%,乌克兰132.49%,摩尔多瓦111.38%,塔吉克斯坦107.26%。前四位国家中,只有哈萨克斯坦在平均工资排行榜上也排在前列。到2008年,各国月平均工资水平是:俄罗斯718美元,哈萨克斯坦485美元,白俄罗斯396美元,乌克兰356美元,阿塞拜疆317美元,亚美尼亚293美元,吉尔吉斯斯坦137美元,塔吉克斯坦63美元。
哈维尔评价转型时一再说,仅有市场是不够的,转型成果除了经济学指标外,也要在其他方面得到体现。欧安组织通过对人民参政议政,言论集会自由,合法反对派,自由公正选举,司法立法独立,帮派政治等指标的综合评价,认为15国中只有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摩尔多瓦可视为自由民主国家。在经济方面表现较好的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仍然是专制国家,被认为是世界最封闭的国度之一。三国政府出台的一些禁令让人匪夷所思。如白俄罗斯禁止美女出国,土库曼禁止镶金牙、演芭蕾。此外,土库曼还是独联体唯一的一党制国家。俄罗斯等七国则居于自由和专制之间。
在国际认同方面,除波罗的海三国以加入欧盟北约的方式,顺理成章地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外,其他各国自我身份的认同建构远未完成。迄今为止,大多数国家仍然没有被世界经济体系所完全接纳,世贸成员国的资格就是明证。此外,依附在人员、文化上的旧情感记忆,也始终困扰着各国国内的身份认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除俄白两国外,各国都在推行“去俄语化”,但俄语仍被视为是“主流语言”,在城市和商界得到广泛使用,完全使用母语只有在农村和年轻打工者群体中才可见到。
显然15个加盟共和国都没有从苏联解体中绝对受益,因为没有任何国家避免了解体带来的全面冲击。之所以一些国家认为,苏联解体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另一些国家则认为苏联解体是他们无休止问题时代的开始,是因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不同历史文化中的适应性不同。这一事实决定了他们在走出解体造成的噩梦上的速度和时间不同,有的能尽快摆脱阴影,有的则陷入过去遗留下来的一堆问题中不能自拔。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