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中国构建出 强势外向型经济体系

2011-12-27 00:40:05 | 作者: 秦菲菲来源:上海证券报

  

  十年前中国带着期冀和担忧在入世协议上签了字。十年来,入世到底带给中国什么?十年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道路将走向何处?

  在霍建国(微博)看来,加入WTO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构建了一个强势的外向型经济体系,并使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确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入世使中国通过贸易地位提升,获得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入世塑造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新的形象,让中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出口的发展。”霍建国说,中国出口规模全世界第一,反映的是国内制造业的能力,解决了大量就业,这是中国经济起飞、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源,也是入世最直接的影响。

  而入世间接的作用是坚定了中国市场化发展的进程。霍建国说,在入世之前,中国对市场经济并没有完全的把握,或者说是有些摇摆的,“入世之后,更多的人坚定了市场化发展的方向。”

  在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到2003年时宣布中国已经建成了一个初步的市场经济环境,这期间有十年的过渡。

  实际上,与其说入世让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如说1992年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以及中国利用外资产生的强大制造业能力,奠定了中国新世纪经济的起飞,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霍建国看来,不能把中国的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完全归结到入世产生的变化,而更深层面上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功劳。

  “因为我们在90年代的时候,在为了满足入世条件的同时,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实行了政企分开,实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双轨制,实行了外贸经营权的下放。”霍建国说,但入世是彻底的放开外贸,企业加快了股份制、现代化企业治理改造,构建了一个市场经济的雏形。

  而上述的一切改革和中国推动入世谈判,基本上是一致的。恰恰是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奠定了中国后期增长的空间,体制上的放活和能力的积累,在入世后产生放大效应。这十年又是外部需求高速发展的十年,“里应外合”,产生了中国经济的飞跃。

  “但回过头来看,仍有很多问题,很多改革深度不够,导致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的障碍,这也都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霍建国说。

  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霍建国指出,我国当前还存在不少要解决的问题,如财税的高度积累,利率汇率还没有市场化;货物贸易量增大,外向型经济比例增大和涉外政策开放没有形成完全匹配;此外,中国在软实力的建设上,在规则的把握上,在与贸易伙伴周旋的能力上还不够,再加上体制上还不够灵活,有些政策的反馈和反应不适应国际上的变化。

  世贸的规则是国家间的贸易机制,基本要求是公开、透明、无歧视、最惠国等,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今天,一些部门、行业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就是没有很好的落实公开、透明、无歧视这些规则,很值得我们反思。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