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25日在第三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表示,今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概率相当大。
刘世锦说,中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这些成功追赶型经济体,都曾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增长期,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国际元是一种国际公认度较高的购买力平价指标,不是现价美元)左右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40%,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
中国人均收入在2010年已经接近8000国际元,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将会在今后两三年达到11000国际元水平,进入增长速度下台阶的时间窗口。
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今年以来出现的几个迹象值得关注:
一是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06年,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超过了30%,而今年降到了22%左右。
此外,东南沿海几个经济大省(市),包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的投资甚至出现负增长。近期人们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风险的担忧,则反映了对这些领域中长期投资回报潜力的担忧。
“当前有人把这些迹象看得比较悲观。”刘世锦说,事实上,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自然回落,是一种正常现象,是顺利度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
他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如由10%左右降到6%~7%,从国际范围来看,这一速度仍然不低。如果能将这样的增长速度保持一二十年,中国将会避开不同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成功跨入高收入社会。换言之,如果中国经济平稳地转入中速增长期,我们仍然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刘世锦认为,制造业仍将是中国产业未来国际竞争优势所在。
刘世锦说,目前,欧美国家之所以无法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出现了很多问题,当然也包括制造业没有新的增长点。
对于中国来讲,未来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加,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决策出错的可能性将大于以往30年的任何一个阶段。因为过去30年,中国经济是追赶型经济,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而在走过30年以后,高速增长期相对结束的时候,继续追赶路径则相当困难。此外,中国的产业和企业将进入大规模的调整期。在这个阶段,一定会有一批企业出局或被兼并。未来,少数拥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大企业和一批具有专业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将构成中国新的产业格局。
刘世锦认为,这一轮调整中胜出的企业将有可能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竞争力,政府应创造有利于促进企业调整重组的政策环境,明确制造业导向,将重点放在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上。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