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10月18日,中国政府网刊登《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七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先导产业,工信部、环境保护部、科技部等部委马上行动起来,在2011年陆续推出相关产业十二五规划,本报今日推出专版,将这些规划逐一做出盘点。
2010年10月18日,中国政府网刊登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此决定标志着七大新兴战略产业框架成定局。
从2008年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到未来重点发展七大新兴产业,中国生产方式换代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对产业重点进行调整,主要基于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新产业定义看,每个产业都包含若干子行业,其中新能源产业包括核电、风力、太阳能、洁净煤、生物质能等9个子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传感网、下一代通讯网络、高性能集成电路、云计算等8个子行业;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建筑节能、排放处理、环保、智能电网等6个子行业;新材料产业包括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纳米材料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氢能源动力车、充电设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配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涉及智能装备、高端电力设备、航天航空、海洋工程、先进运输设备5个子行业;生物产业涉及创新药物、生物医药、先进医疗设备、生物育种、干细胞、转基因6个子行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形成和完善,对我国经济和新产业周期的形成产生积极效应。”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说,按照近几年我国GDP发展速度及规模测算,预计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4.3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11.4万亿元。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上述发展目标,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1年至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增速,2016至2020年要实现21.3%的年均增速。
节能环保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显示,“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并且在未来节能减排的力度还将扩大,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与八大央企签的了节能减排责任书。
中央政府网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表示,“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其中,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即2015 年比2010 年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8%,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8%,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10%,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增加8%等。
规划提出,在固废处理方面,到2015 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所有县具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到2015年,重点行业二噁英排放强度降低10%。
在污水处理方面,到2015年,全国新增城镇污水管网约16万公里,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200万吨,基本实现所有县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医疗废物得到无害化处置。
《规划》指出,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煤炭、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加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加快其他行业脱硫脱硝步伐。
《规划》明确了投资需求约3.4 万亿元,较之前市场预期的3 万亿提高了13%,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工程将受益较大。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加强节能环保倒逼产业转型提速的目标已经明确,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投入,相关行业将迎来进入发展阶段。
新一代信息技术
2011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已完稿,准备上交国务院。
据工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在目前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我国三网融合将得以实现。”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自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工作以来,工信部、广电总局以及其他相关部分部门都在积极努力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并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
他表示,目前各方相关企业加强协作配合,大力创新产业形态和市场推广模式,推动了IT P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的发展。同时还加强了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研究提出了三网融合标准体系建议。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电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单个市场。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制定和推广应用中国自主编码体系,突破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初步形成从感测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军企业。
同时,重点推动以物联网为特征的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2013至2015年逐步形成物流信息化的体系,2015年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的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
在云计算方面,工信部有关人士表示,在《规划》出台后,国内云计算标准化预计年底将出台政策,6月份首先会出台云计算标准化初稿。
他进一步说,国内云计算标准化主要涉及到标准主体、切入点、运营、建设等方面。其中重点是互联网数据中心(简称IDC)的管理,将从IDC的能量、安全、用户体验等衡量,划分四等级。由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商等考取认证证书,证书等级决定IDC建设等级。这将使IDC建设更加正规化。
据权威机构预计,从2009年底到2013年底,云计算将为全球带来8000亿美元的新业务收入,其中为中国带来超过11050亿元(约合1590亿美元)的新净业务收入。
《规划》指出,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即将来临。计算体系结构面临深刻变革;网络技术向宽带、无线、智能以及超高速系统、超大容量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加快向网络化、体系化、服务化、高可信方向发展;感知技术向智能化突破,产业价值链得到整合和延伸。
生物
2011年11月29日,据科技部网站消息,科技部于近日发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规划》指出,生物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当今世界高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将成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生物安全等重大问题的突破点。
《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
《规划》指出,紧跟国际生物技术发展前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国家各大科技计划的侧重点,兼顾现实和中长期发展,整合覆盖医药、农业、制造、能源、环保等各领域的资源,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加强协同创新,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培育原始创新成果,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集成各部门和地方的力量,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衔接。
东方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淑花认为,研发是重中之重。从中长期来看,《“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鼓励自主创新,对我国目前仍处于低水平仿制阶段的生物制药产业有明显推动作用,子行业龙头公司有望受益明显。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011年11月16日,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召开的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即将下发,重点方向包括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5个领域。其中,智能装备发展专项、卫星及应用发展专项的国家补贴资金已经落实。智能装备首台套补贴占到产品销售价格的25-50%。
张相木表示,在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方面的专项资金已得到落实。智能制造装备方向第一批19个项目,国家补贴资金9.5亿元已下达,比较重视的是带有首台首套性质的产品,国家补贴占产品销售价格的25%-30%,最高的达50%。支持的对象既有项目开发单位,更有首台(套)产品使用部门。对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的财政支持正在落实中。航空发动机也将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相关重大专项规划中。
在金融支持方面,工信部将组织地方企业申请创新产品,贷款可获得优惠。目前,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都在积极配合。
目前,我国智能装备的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元,国内市场多被国外厂商所占据。国内厂商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占有率为10%,工业机器人与专用装备为20%,中档数控机床为20%,高档数控机床为1%。
中金研究报告认为,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国民经济重点产业所需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2020年智能装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卫星及应用产业中重点扶持的子行业包括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卫星地面设备制造。
据了解,目前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规模为70亿元,卫星应用产业规模为600亿元。制造和发射产业分别被航天五院和航天一院所垄断,卫星应用产业中GPS导航系统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仅占1%。
中金研究报告中提到,目前我国已发射8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到2012年,我国将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5年将形成价值1500亿元到2000亿元产业,2020年有望达到4000亿元。
新能源
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风电将达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加上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以及核电等,2015年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这是在当日举行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成果总结会上发布的上述规划数据。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讲话中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加强风电行业管理,狠抓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提高风电技术和质量要求,对风电实行年度开发计划管理,保证风电开发有序进行;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15年,在全国建设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会议信息显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大国。到2010年底,中国水电装机2.1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快速增长,并网运行容量超过31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为800万千瓦,占全球产量40%以上;累计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1.68亿平方米,占全球太阳能热水器总使用量的60%以上;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新材料
2011年11月19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自2010年着手编制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已形成文本。按照《规划》,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2万亿元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5%。
《规划》提出,重点支持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共六大领域。
该负责人介绍,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率接近20%。《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对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规划》要求重点新材料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到2015年,将形成10个产值超过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并形成若干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基地和集群;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50%;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牌,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新能源汽车
2011年6月22日,据工信部网站公布的文件显示,由工信部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工信部将对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以进一步确定《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重点支持方向。分析人士表示,《规划》一旦出台,必将再掀一波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
工信部此次调研可谓“深耕细作”,工信部表示将包括对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品技术水平、产业化状况、企业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规划等。
据有媒体提前曝光的《规划》内容,未来发展目标包括两大块,一是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二是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规划》建议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议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另外,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将中国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代替的举措还清晰地表明,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汽车产业的结构性转型,发展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产销量,尤其是传统燃油汽车的产销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