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外债占比连续三季度超七成

2011-12-28 00:44: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从2009年3月末至2011年9月末,我国短期外债占比由五成左右逐步上升至超过七成。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来,我国短期外债占比连续三个季度均位于70%以上。

  从2009年3月末至2011年9月末,我国短期外债占比由五成左右逐步上升至超过七成。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来,我国短期外债占比连续三个季度均位于70%以上。

  国家外汇管理局12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6971.64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895.3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27.19%;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5076.25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2.81%。

  而截至2009年3月末,中国短期外债占比为51.52%。其后,短期外债占比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

  短期外债是指偿付期限小于或等于一年的外债,由于期限较短,在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时,债权可能被集中要求清偿,由此会使债务国产生偿付风险。学界认为,短期外债占比的适宜比例应在30%至50%左右,以此来衡量,中国短期外债占比远远“超标”。

  从短期外债构成看,2011年9月末,与贸易有关的信贷余额为3749.96亿美元,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3.87%;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50.55%,银行贸易融资占23.32%。

  在外汇局看来,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大多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背景,其增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上相适应,因此,这部分短期外债占比上升不会影响我国外债安全。

  “从外债和GDP以及外汇储备的比值来看,偿付风险也是很小的。”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只要1年内到期外债余额小于外汇储备余额,外债就是安全的。”

  在赵庆明看来,人民币升值、中外正利差以及我国信贷规模的控制,都是近年来造成短期外债占比不断上升的原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清偿能力成为衡量外债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主要的国际清偿能力指标包括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余额的比率。按2011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2016.83亿美元)计算,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率为459%(国际标准安全线为>20%);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余额的比率为631%(国际标准安全线为>100%)。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