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传说中“中国大妈”的威力在比特币这个极客市场中尽显,据称持有50%比特币的中国市场入场资金断流,暴跌理所当然。暴跌引发了极客们对央行的仇视,12月18日甚至出现戏剧性的场景,央行网站及微博被打不开,据称是由国外黑客攻击所致。
过去的3天对比特币玩家而言显然很不好过。按照“比特币中国”(也是三天前的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网站)数据显示,12月18日,比特币价格最低下探至人民币2011元,与12月16日约5300元的价格相比,过去两天比特币价格已下跌超过60%。
原因在于12月17日,央行约谈了银行及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10余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要求不能给比特币及其衍生币交易网站提供支付与清算业务。传说中“中国大妈”的威力在比特币这个极客市场中尽显,据称持有50%比特币的中国市场入场资金断流,暴跌理所当然。暴跌引发了极客们对央行的仇视,12月18日甚至出现戏剧性的场景,央行网站及微博被打不开,据称是由国外黑客攻击所致。
在多数旁观者看来,这样的暴跌意味着比特币泡沫被戳破,但米飙(微信公众账号“chuang-shi-ji”)认为,做出这样的结论恐怕与事实不符。根据“比特币中国”数据截至2013年12月19日中午12点比特币价格重新冲高到2940元。这离悲观者预想中一泻千里,跌到100美金以下的期望显然相去甚远。而在19日凌晨由于一家网站宣布可以充值,比特币中国的价格瞬间冲高到3370元,这意味着离场者并不少,只是持币观望。
比特币显然并不像是另一次郁金香泡沫,不只是一次投资,对极客和自由市场主义者更像是一次信仰之战。众所周至,比特币本质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比特币就好比人民币的序列号,知道了序列号就等于拥有了这张纸币。让这个特解具备货币属性的原因是在于算法固有导致的稀缺性(总量2100万枚),获取困难意味着其中凝结着劳动与价值。这一切都让比特币具备了黄金般的一般等价物特性。
而吸引信奉者的是它那些同国家法定货币不同的特质。规模固定,能够很好地避免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货币滥发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这种货币人人可以发行,不再依靠某一国的央行。在反对政府管制的自由市场拥护者看来,这显然是再理想不过的货币了。
本质上,互联网同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有着共通的价值观,即相信人民的自我权益、相信每个人的力量、相信人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作为虚拟货币的比特币正是互联网同自由市场经济结合的极致体现,通过互联网对金融体系的变革,影响着社会运转方式从后工业社会全面向互联网时代的转变。
时下大家都在大谈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金融也热得一塌糊涂。你相信互联网思维么?那么为什么互联网思维不能用于金融甚至货币体系?你相信互联网金融么?那么为什么不相信将来会由互联网完成货币发行,这可是金融最高的权利?
期间牵扯的不只是计算机科学、不只是数学、不只是金融甚至也不只是互联网,而是对社会思想和运作模式的变革,它意味着社会从官僚体系结构的层级运作变向技术驱动的网络结构。
在近日举行的LeWeb巴黎大会上,投资过Twitter、地理位置服务商Foursquare、休闲游戏开发商Zynga的弗雷德·威尔森(Fred Wilson)阐述了他眼中的未来行业与投资“社会结构的网络化、脱媒化,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以及每个人的节点化”三大趋势(mega trends)。而比特币正是社会结构网络化在金融领域的体现,事实上也正在逐渐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一层。弗雷德·威尔森认为,比特币不受任何银行和政府控制的这一特性使得其具本身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大趋势。
本质上,比特币需要依靠一国政府的承认同他的反法币性质本身就是矛盾。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实体经济对于比特币的认可而不是一国的许可。而对于金融半开放,汇率都不是完全自由浮动的中国而言,屏蔽比特币对人民币的兑换更是理所当然。
之前比特币的暴涨是在透支比特币在未来的信用,大起大落正在伤害比特币作为货币的信用和稳定性。比特币当下大跌本质在于中国投资人过分投机行为带来的风险释放,中国央行介入只是让泡沫和风险爆发更早的被戳破。“中国大妈”式投机者的离场会让比特币市场结构更加多元和稳定。
事实上,只站在中国角度看待比特币显然小觑了比特币的普世价值。在一个多月前,比特币中国击败MT.GOX成为了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币交易网站,而在12月18日,它又重新让给了MT.GOX。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