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牌照过期续牌时间仍无定论 第三方支付行业临洗牌

2016-05-25 11:36:37 | 作者: 来源:和讯网

【编者按】进入5月,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正在焦急等待首次续牌,第二批牌照也即将在8月到期。虽然5年的时限已经过期,但第一批机构的续牌结果仍未公布。

  进入5月,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正在焦急等待首次续牌,第二批牌照也即将在8月到期。虽然5年的时限已经过期,但第一批机构的续牌结果仍未公布。南方日报记者从多家支付机构了解到,首批牌照和第二批牌照的续牌申请都已经递交资料,但目前仍在审核期。人民银行地方分支机构回复表示,他们正在等待总行的通知。

  续牌时间仍未有定论

  2011年5月,央行公布了首批第三方支付排照名单,首批共颁给27家单位,其中包括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拉卡拉等多家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

  随后几年,央行共发放了8批270多张支付牌照。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问题逐渐暴露,期间3家出问题的机构牌照被吊销,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发放逐渐收紧。2015年3月,广东广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后”一张支付牌照。此后央行已经14个月没有新批支付牌照。

  市场预期2016年5月2日,首批27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可获续牌,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未有消息,第二批和第三批牌照也将分别在8月和12月到期。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从事支付业务需要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牌照有效期为5年,支付机构需要在支付许可到期前6个月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延续业务有效期,人民银行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核查,符合标准的给予延期,不符合的不予延期,责令停止支付业务。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央行内部可能还没有对续牌的考量形成统一意见,并且由于是首批续牌机构,续牌标准对日后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第一批续展机构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逐一审查。

  据了解,机构要提交一份自评估的报告,上报交易量、基本组织建设、市场占位排名等信息。央行再根据支付机构的托管银行数据及定期上报资料对自评估报告进行核查,再综合其他因素,判断机构是否符合“续牌”资格。

  有媒体近日引用央行支付司相关负责人的话表示,首批支付牌照的续展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出结果的具体时间未定,但也不会太长时间。

  行业监管不断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牌照续期前的敏感时点,连续进行了多轮监管。今年3月,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银行卡收单外包业务专项抽查,对虚假商户入网、违规开放交易接口、违规多次转包业务等严厉打击、严肃查处。涉及的问题机构包括拉卡拉农博分公司、快钱等第三方支付机构。

  4月,监管层密集发布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行业风险信息共享管理办法(暂行)》、《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其中,业内人士表示,支付机构分类评级或会直接影响牌照的续期。有已递交第二批“续牌”申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申请报告要求的材料里面的确包括了分类评级。

  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机构将被划分为5类11级,实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监管。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多次出现D、E类评级,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此前上海畅购、浙江易士和广东益民旅游休闲三家支付机构因违规已被央行吊销牌照。

  近期,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汇付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又因违反反洗钱规定,收到了人民银行开出的罚单。

  此外,由于初期牌照发放较为宽松,不少机构申请牌照后并不怎么开展业务,当前不少牌照实际上已经沦为可买卖的“壳”。

  纵深

  单一支付业务发展遇瓶颈

  央行发布的《2015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保持增长态势,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821.45亿笔,金额49.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51%和100.16%。

  根据艾瑞咨询对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674.5亿元,同比增长46.9%,但增速有所放缓。

  近年来不少小型支付机构面临困境。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支付交易的量达不到一定规模,支付业务是只亏不赚的。近年来监管层和银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等多种业务也进行了限制。有消息称,此前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这将意味着直连银行通道将被堵,而支付机构对此付出的清算成本也将更高。

  事实上,经过初次发牌至今的5年时间,支付行业已经改变了当初的单一的业务形态。单纯支付业务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单一支付的业务模式已经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立足点,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大型支付机构,都在基于已有的支付业务优势,开始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叠加到消费场景之中。凭借传统电商、余额宝等创新优势的产品,支付宝在交易额快速增长的同时继续保持交易规模行业第一的态势。

  支付巨头在场景化金融的转型中,路径各不相同。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马韬指出,依据获取资源的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路径呈现两极化方向发展,一是横向的综合化平台发展方向,二是纵深的垂直化发展方向。

  不过,作为底层工具、支付入口和引流入口,支付牌照依然受到不少欲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机构青睐,由于央行暂停发牌,支付牌照的“壳”价格一直水涨船高。今年5月初,唯品会斥资3.3亿元,全资收购了浙江贝付科技,如愿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