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普通百姓被银行或是推销人员骗走理财资金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大型企业甚至银行本身也购买到假理财的事件却鲜有耳闻,然而罕见事件不代表不会
普通百姓被银行或是推销人员骗走理财资金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大型企业甚至银行本身也购买到“假理财”的事件却鲜有耳闻,然而罕见事件不代表不会发生。
近日,兴业银行通过建行买到10亿假理财产品的消息震惊业界。据了解,该事件源于2015年,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通过东吴证券公司购买了10亿元建行咸宁分行的理财产品,该产品为两年期存款保本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6.3%,应于2017年4月21日连本带息兑付。临近到期,东吴证券接到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的指令,向建行咸宁分行发函要求其兑付。令人震惊的是建行咸宁分行回函称,该产品并不存在,也从未签署过该协议。如今距离这笔理财产品的兑付日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兴业能否追回笔资金尚不知晓。
无独有偶,6月29日知名电器制造企业美的集团被曝10亿元理财资金疑似遭到“诈骗”。据报道,合肥美的冰箱公司于2016年3月购买了一份7亿元的理财产品,由“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财通和渤海信托,最终流向3家借款公司。放款后2个多月,美的方面发现,无论是银行出具的兜底函,还是资金流向的3家公司授信资料,均为伪造。与上述7亿元理财资金遭遇“骗局”几乎同一时间,美的集团另有3亿元理财资金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
与之类似的还有此前针对个人投资者的民生银行“假理财”事件,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由此可见,很多假理财产品已经包装得与真理财并无太大差异,看似正规的理财产品很可能连合同、公章甚至行长、经办人身份都是伪造的。有着严格审核程序的知名企业甚至银行本身都会买到“假理财”,那么普通投资者又如何能够防范陷入此类骗局当中呢?
对此互联网理财第三方服务平台风车理财的投资专家表示,近些年来我国理财市场需求旺盛,因而产生了大量新型线下理财产品和互联网金融类产品,随之而来的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 “假理财”经过精心伪装常常看似与真理财无差,投资者应注意学习识别真伪的技巧并适当利用第三方工具来降低自身风险。
在购买银行类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可以先通过中国理财网(即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进行查询。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应公布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中的登记编码。由于该编码具有唯一性,投资者可据此查询产品信息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真伪,防止购买到“假理财”遭遇“飞单”。同时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银监会也要求其不得承诺“保本保息”,其风险类型不一,投资者仍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信息谨慎进行选择。
相比之下,互联网理财产品从空间上最大程度的隔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冒牌行长、推销人员直接接触投资者进行误导等情况几乎不会发生,但其它的风险仍然值得警惕。以近年来颇受投资者青睐的网贷理财为例,其风险一方面存在于钓鱼、仿冒网站对投资者的诱导,另一方面是网贷平台本身的综合实力难以判断,投资者容易被高危平台的资质包装所欺骗。为避免此类风险,经验不足的投资者在投资网贷平台前可先查询该平台是否已被允许入驻到第三方服务平台风车理财。风车理财拥有独创的FRAS风险评估体系,对网贷平台的线上及实地考察包括了背景实力、风控体系、业务模式、产品特性、运营能力和IT技术等6大角度、32个维度、100多个评估点。风车理财据此提供的网贷平台综合评级和评级简报对投资者全面了解网贷平台综合实力、降低理财风险有极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可有效防范钓鱼网站、仿冒网站对投资者的侵害。而其它类型的互联网金融类产品投资也与之类似,投资者应选择具备一定公信力且正规经营的网站或应用进行投资。
从近期爆发的多种理财风险事件来看,“假理财”面前似乎是人人平等的,不论是银行、企业还是个人投资者,一时不慎都有“中招”的风险。在这些事件曝光后,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受害者事先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了学习和相关查询,这类“飞单”骗局或许就可及早规避。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关注此类消息并从中吸取经验外,还应从中看到第三方平台对于降低自身理财风险的价值。这些不同领域第三方所提供的服务,或将成为投资者绕开“假理财”套路的利器。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