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类货基”产品崛起 成货币基金最强力竞争者

2018-07-30 00:08:02 | 作者: 来源:新浪财经

【编者按】资产新规之下,银行系类货基产品正在迎来新的机遇。7月26日,类货基规模在业内领先的股份行首次推出T+1现金管理类公司理财,采用摊余成本法

资产新规之下,银行系“类货基”产品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7月26日,“类货基”规模在业内领先的股份行首次推出T+1现金管理类公司理财,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申购起点5万元,20%大额赎回比例,投向债券、票据等固收类资产。

另一家4月2日推出T+0货币型、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股份行,将产品包装为“T+0增强版货币基金”,再次向客户推出,该产品工作日下午15:45之前,无缝衔接股市资金,申购可当日起息,实时赎回金额无上限;其余申赎T+1,实时赎回上限为5万元。

多位银行资管人士反馈称,近期开始较多发行货币型理财产品,估计接下来会“上量”。一位华南股份行资管人士表示:“我们正在研究理解资管新规,货币类产品肯定是要大发展了。”

所谓银行“类货基”,一般指的是银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月20日晚,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执行通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理财新规”)。

执行通知明确了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估值方法: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应当说,至少在过渡期内肯定了‘类货基’的发展模式,银行未来两年半的过渡期里转型发展‘类货基’,转型方向上有必要向货币基金靠拢。”7月26日,另一股份制银行资深资管人士说。

“估值方法的缓和,理财产品购买门槛的降低,对于银行的利好最为直接,降低起售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老产品转型带来的流动性压力,有助于缓解银行理财规模的下降压力。”上述华南股份行人士表示。

接棒流动性管理工具

保本理财被剔除出银行表外理财范畴,现金管理类产品正成为受捧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以往,银行发行的可随时申赎的货币类理财产品多使用摊余成本法,和货币基金类似。资管新规4月末发布后,也有银行尝试发行市值法估值的货币类理财产品:根据产品说明书,该产品每个交易所工作日均开放申购和赎回,赎回资金T+1日到账。估值方面,除存款、回购等资产采用每日计提利息的方式,存单、债券等资产均采用市场价格进行估值。

此次执行通知,明确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采用“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与公募基金的货币基金估值方法保持了一致。

根据2016年开始施行的《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货币基金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并采用影子定价的风险控制手段,对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当影子定价法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偏离度超过0.25%阈值时,管理人需进行调整。

对于选择估值方法的原因,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对货币基金而言,投资标的主要为货币市场短期工具,收益主要来源于短期利息收入而非资本利得,因此采用市值法意义不大,反而会因为净值波动,造成基金规模的无意义波动。

另一券商分析师表示,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理解为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品种。保本理财消失后,银行理财的投资者面临重新分配,中低风险个人投资者要么转向表内存款,要么转向表外货币类产品。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会选择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产品。

定义仍待进一步明确

不过,对于现金管理类产品,仍需进一步明确定义。

“传统上,我们把一个月之内开放申赎的理财,都叫现金管理类产品。”7月26日,一位股份行资管人士表示,一般认为可每日进行申赎的才算做现金管理类,但目前监管对此定义较为模糊。

上述股份行资管人士表示,此前市场担心随着市场利率下行,若采用市值法,现金管理类产品可能估值下跌幅度较大。资管新规以来,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价格确实在下跌。使用“摊余成本+影子定价”估值后,跌幅不会那么大。

但并非所有业内人士均看好估值调整。一位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认为,现金类产品可以参照货币基金,此处现金开放式和管理类产品指的都是新设产品,新设产品在过渡期内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核算,但在过渡期之后要按市值法核算;新产品除了在估值这条利好之外,其他方面还需满足其他要求,所以操作起来仍会受一定程度限制。

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在其报告中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若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有助于减少净值波动,降低潜在的客户赎回风险。同时,考虑到货基在采用摊余成本法的同时,也要在与公允价值偏离度大的时候修正估值。因此,即便过渡期结束后,也不会对现金管理类产品估值带来冲击性影响。

但也有券商分析师表示,过渡期内,货币基金和银行的类货基产品将接受大致统一的监管,有助于投资者逐步接受净值化管理和估值波动。这也意味着,过渡期之后,货币基金和银行的类货基产品都将改用市值法,如何完成平稳过渡,仍需进一步探讨。

公募基金或受冲击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发展“类货基”现金管理类产品,现有公募基金中的货币基金或受冲击。特别是,银行渠道仍是公募基金的主要代销渠道。

此前,货币基金已经先后经历《公募流动性新规》、《商业银行流动性新规》、“不得将货币基金纳入基金公司排名”、“货币T+0赎回暂停”等一系列严监管措施,收益水平和规模扩张都受到影响。

资管新规出台后,商业银行为了留住客户推出低门槛T+0现金管理类产品,且额度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与之相比,公募货币基金T+0额度上限仅为1万元。

有基金人士认为,银行理财门槛降到1万元,与公募基金1千元起的门槛,并无本质差异。但银行拥有渠道优势,银行现金理财类产品将成为公募货币基金有力竞争对手,公募货币基金的销售或受到挤压。

“门槛降低并不是公募规模可能增加的主要原因,资管新规出台后非标投资受限,实现全部净值化和期限匹配后,标准化产品无论从流动性和透明度来说都有优势。”一家股份行私人银行人士认为。

此外,随着理财细则逐渐落地,货币基金面临来自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直接竞争,债券型基金面对来自定开理财产品的直接竞争,但股票基金资金来源进一步放开或将受益。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