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的诺奖梦

2019-04-10 01:47:46 | 作者: 来源:中国网

【编者按】1946年,杨力生于云南。她的父亲段纬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道路工程专家,有“北有詹天佑,南有段纬”之称。

文|李夏耘

2019年的除夕夜,北京城静悄悄。五环路内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进入实施的第二年,京城没有了“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喧闹,年味儿却依然在家家户户围坐餐桌、电视前守岁的仪式中传递。

在位于北京西苑医院宿舍区的一间两居室内,满城的年味被关在窗户之外,屋内只听得到钢笔在纸上划动的沙沙作响声,同这里一年中的大多数夜晚一样。坐在桌前笔耕不辍的老教授,40年,她写了200多本书。她是一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授、作家、易经专家、国学大师、历史文化学者。她的名字叫杨力。40年来,几乎每一个春节都是独自一人在北京度过,为了节省时间投入研究和写作。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举国欢庆。这时的杨力既为屠呦呦高兴,也为自己失落。从年少时起,获得诺贝尔奖便是她的梦想,并一生为此目标奋斗着。

 

 

杨力

中国医易学的开拓者

1946年,杨力生于云南。她的父亲段纬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道路工程专家,有“北有詹天佑,南有段纬”之称。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从美国回来,担任抢修滇缅公路的总工程师,为“滇缅公路”的抢通做出重要贡献,荣获政府颁发的金质将章。他还是云南籍的第一个飞行员和飞行教师,是云南航空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杨力受父亲影响自幼酷爱读书,并心怀远大理想。因其从小就博闻强识,被老师寄予厚望。“好好努力,你应该可以像你的偶像居里夫人一样,获得诺贝尔奖。”老师的鼓励成为她心中的灯塔,一生追求的方向。

她从小喜欢看天空,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星辰的闪亮暗淡。这种对自然探索的渴望,影响了她未来的选择。12岁那年,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易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2年,高考前夕,听说中医用阴阳可以治病,为了研究中医与易经的学问,她不顾老师的劝阻,放弃报考北大哲学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中医学院。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医临床医生。

1978年,已有10年临床经验的杨力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1979年,她只身一人离开昆明前往北京,从此开启了40年孤独的科研之路。

20世纪80年代,一部百万字巨著《周易与中医学》的出版在国内外引起了空前的影响。这是杨力出版的首部书籍,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科学论著,却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喜爱。长销至今,再版4次,被译成英、日、韩、汉繁体字4语种版本行销全球,发行量已突破百万册。

媒评该书开创了医易学研究新的里程碑。为研究中医理论打开了新的领域。

著名中医学家耿鉴庭评价此书为惊世之作,他说:“细阅该书光彩夺目,不禁拍案叫绝。该书对探索宇宙及人休奥秘之处,能大胆发微,尤其对中医理论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突破的贡献。”

1993年,世界太极科学金奖评选委员会在比利时授予杨力世界太极科学金奖——人体科学奖,以赞扬她为太极科学做出的贡献。

 

 

象数科学的创始人

中医的本土发展在近代经历了从“废禁”到“重生”的坎坷。

一直以来,科学界不乏学者对中医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找不到许多中医理论的实物”,比如经络。杨力曾彻夜未眠,思索如何找到科学理论来为中医的科学性证明。结果第二天清早出门下台阶时,头晕栽倒,左手肘骨折,被送入309医院医治。

“当时我在大厅里,躺在担架上。在我最疼痛最紧张的时候,忽然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杨力回忆道。

“当时,我隐约感觉从心脏到小指尖间有一条线牵着。我惊呼:‘手上有心经显现。’我想经络是不是时隐时现呢?我重新打开《易经》,从《易经》中寻找答案,结果真有了新的发现。”

杨力介绍,太极图中的黑和白,代表着天下的万事万物分阴和阳;图中的这条S曲线,说明阴阳是互相转换的;太极图在转,她从中悟出:天下的万事万物有显露的也有暗藏的,而暗藏的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显露。于是她开始结合易经研究以‘象’(看到的)测‘藏’(看不到的)的问题。

她由此创造了象数科学理论。认为人类所能看到的是世界万物的冰山一角,而看不到的部分可以运用“观象取义”和她提出的“运数取义”来预测。前者是通过观察大量现象推测,是从外象测内藏;后者是用气化数、时空数、气场数来推测。

运用象数科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作用原理,并实现更多创新。她举了一个例子。杨力在临床中使用夏枯草治疗甲状腺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是她的一个创新,源于对“观象取义”的应用。夏枯草会在夏季枯萎。根据“枯夏”这个现象,杨力想到用它去抑制在夏季病情会加重的癌症,如甲状腺癌。临床实践之后,果然有效。

杨力认为,象数科学是一门通过“观象取义”和“运数取义”认识事物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具有探索隐性物质暗规律的独特优势。它不仅用于中医学,而且可应用于天文、地理、物理、地质等多种学科,如用于预测地震,及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她坚信,象数科学能成为打开探索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它为当代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手段,甚至可能成为继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

 

 

开启治未病的新领域

运用象数科学,杨力将人分为五种类型生理体质。既可预测一个人易患的疾病,又可判断其适宜的养生方式和禁忌。该方法理解简单,不依靠仪器诊断,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和推广性。对于大众而言,可以对照表象自诊体质类型,在日常的养生保健中做到“因地制宜”。

在此基础上,她还提出“潜症辨证”法和“阻截治疗”。即通过“观象取义”,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显露之前发现,将治疗提前,减少患者的医疗成本和身体损伤。

结合互联网,杨力已经开始实践通过微信给患者诊病。多年来,她创造了一种远程诊断法:通过患者脸部和身体的照片来了解患者的体质象,再结合舌象、声象(听对方声音与气息)来诊病、开方。

十年来,她通过大学课堂、讲座、电视节目、杂志专栏、网络等途径向公众宣讲象数科学。对于学问,她从不私藏,“掏肝掏肺”地教授学生,投注大量时间、精力向大众宣教中医养生知识。

她说:“学问不是获取名利的工具,而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好处。”

从个性化医学的研究,到对大病治疗的前移,再到远程医疗的创新探索,杨力教授始终关注的是,如何让病人花更少的钱,受更少的罪,得到有效的治疗。

 

 

要把中国优秀文化传到全世界

杨力唯一的个人爱好,就是读书写作。

读研究生时,每天一下课,她就骑着自行车从西苑赶往北大图书馆,直到晚上十点闭馆之后才离开。后来,这段路她骑了20年。

在北大图书馆,杨力废寝忘食的读书精神感动了很多工作人员。她们常在她忘记吃饭的时候将自己的饭卡交给她,提醒她去食堂就餐。图书馆里甚至有了“杨力专座”,闭馆后她的书可以不放回书架,第二天接着看。

杨力在北大图书馆的20年阅读了百万册图书,创作出600万字的文学评论巨著:《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她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文学、科学融会贯通、提炼升华。多方面地描画出中国文化繁荣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文献。全书采用论著体,作者观点新颖、创见性强,对各阶层读者都有启示。尤其全书文笔优美,引人入胜,展现了杨力在文学上的天赋。随后,她又以一年写一部的速度创作完成“杨力史集”系列历史小说:《千古王朝》、《千古绝恋》、《千古一帝》、《千古汉武》、《千古智圣》、《千古传奇》、《千古孔子》、《千古英雄》、《千古名门》、《千古绝唱》和《周文王》。这一系列的图书的创作,再现了杨力非凡的文学才华。

她的文笔优美,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加之博览古著的底蕴加持,使她的作品既给人历史文化的感悟,又得到文学美的享受,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该系列图书获得了畅销。

2008年,杨力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至今又创作了十部“杨力哲集”,将易经、老子的道家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禅等对中国人影响至深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地向世人阐释。

从文学评论,到历史小说;从历史故事,到哲学思想。读者不仅可以在她的作品中穿越时空,触摸五千年的文化,感受华夏民族思想的传承与变迁。更能够在她钩织的文字乐章中,感受中国文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

杨力介绍,小时候她被称为神童,对诗词歌赋只要看一遍就记住,看一遍就会写。15岁时那年,她曾对着滇池发誓,把中国五千年文化尽收笔底,让世人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字的美好。”

2019年,她的笫五版《周易与中医学》目标是突破千万册。而她精通文史哲医,融汇贯通升华提炼,用毕生精力独立写著的“杨力文集”、“杨力史集”、“杨力哲集” 、“杨力医集”,将和她开创的象数科学一起向着她的诺贝尔科学奖与文学奖双奖梦,发起冲刺。

黄河赋

杨力

壮哉黄河!高如天河云中来,滚滚咆哮入东海。犹万马奔腾,似蛟龙翻滚,浩浩荡荡,曲曲弯弯,奔流东去不回还。

西出青海兮北上沙漠,一路接西天之甘露,纳东地之沼泉,飞壶口,越龙门,鹏程万里铿锵。

南下黄土兮东出渤海,沿海穿九省于起伏,跨三晋而纵横,劈太行,汇百川,天河一片汪洋。

哦吁,天河泱泱,亿万中国人之脉梁。

圣哉黄河!夫与印度恒河,埃及尼罗,堪称三大圣流,神圣天灵,哺育人类之母亲河。盖蓝田半坡,孕育炎黄,甲骨青铜,文化摇篮。伏羲八卦,文王悟道,开中华之文明;六经诸子,孔孟老庄,启后世于思想。唯三皇五帝夏商周,谱炎黄历史耀九州,秦皇汉武一统中原,唐宗宋祖曾奏盛世华章,元明清朝一度繁荣华昌。叹巨龙茫茫,见证历史飞逝,古琴残剑,歌咏华夏泱泱。

哦吁!一条黄河,一部中华文化华章。

美哉黄河!春日里兮暖风吹绿岸柳活,东海红日相映彤,夏日到,滚滚沙河漫天下,大漠落日照烽火,冬日来兮北风呼啸河冰封,比肩长城屏中原。

哦吁!江山如画河如戈。

伟哉黄河!滚滚圣河浪涛高,缅怀无尽英烈国殇。千古浮沉历史沧桑,映证几多贤君仁臣。巍巍宝塔山,黄土洞窗,一代伟人,指点江山。击寇犯,硝烟弥漫大河怒吼,满江热血飞溅。求解放,万马奔腾血染两岸,壮士悲歌兮慨而慷。当代看,南水北调,三门电送,嫦娥奔月,卫星上天,谱写盛世华章。

哦吁!中华自强不息如斯河,炎黄魂魄复兴如斯河!

伟哉黄河,壮哉中国。

(杨力的《黄河赋》写于2014年出版的历史小说《周文王》一书中)

来源:http://jjzg.china.com.cn/2019-04/03/content_40708268.htm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