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首释金融业如何深化供给侧改革 五项措施打通金融“血脉”

2019-05-25 13:37:56 | 作者: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张文婷)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已成为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关键词”,如何打通金融“血脉”,服务实体经济,

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张文婷)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已成为当前金融业发展的“关键词”,如何打通金融“血脉”,服务实体经济,走出符合我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在此时变得尤为重要。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近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就落实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明确了五项具体措施,即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给;优化金融结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增加中小机构业务比重 研究僵尸机构多种退出方式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改善金融供给,增加有效供应首当其冲。对此,肖远企表示,增加有效供应就意味着要增加中小银行和保险机构的数量和业务比重,还要增加特色机构和专业机构。“过去已做了较好的探索,目前已批了5家债转股投资公司,5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同时还有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他说。

不可忽视的是,增加中小银行及保险机构可以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伴随着较高风险。对此,肖远企解释道:“增加新的中小机构时,要研究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尽量避免新增机构出现高风险。但由于金融机构本来就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对于潜在的风险,监管部门将采取多种手段压降风险。个别机构可以试点破产退出机制,但主要还是采取兼并重组手段。”

肖远企表示,除了增加中小机构外,同时还将通过对外开放,引进更多的外资机构,包括专业有特色的外资机构。

增加有效供应还意味着要增加资金供应。肖远企解释道,要整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绝不搞大水漫灌,以精准滴灌的方式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尊重市场规律,特别是贷款与资金供应,要与经济增长和人民需求相匹配相适应。

有增便有减。改善金融供给,还要减少无限供应,把有限的信贷资源,从产能过剩企业、僵尸企业中逐渐减少,甚至退出。

据肖远企介绍,为此,银保监会在全国已建立了1.9万个债权委员会,使信贷资源用到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及中小微企业中。

二是要研究引导僵尸金融机构退出及给出多种退出方式:包括兼并重组、破产重整等。三是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腾出新的信贷空间。肖远企表示,过去两年,监管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48万亿元,为银行机构机构发放新贷款扩大了空间。

除此之外,改善金融供给,还要提高其适应性和灵活性。肖远企表示,考虑到当前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是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变性与金融供给的不平衡和不适应之间的矛盾,金融服务也应转变思路,从满足模仿性排浪式金融消费需求向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金融消费需求转变,鼓励金融机构改变金融模式,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提高对实体经济供应的有效性。

畅通供给渠道 消除空转通道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畅通供给渠道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肖远企指出,首先是疏通货币传导,特别是从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非银机构传导也是极其重要的。同时,还应打通市场梗阻,特别是在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建立更加有效联通,消除空转通道,以提高金融市场效益。

数据显示,经过两年的治理乱象,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从过去的15%左右回落到7%左右,盲目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银行业贷款占总资产比重已回升至53.88%。其中,违法违规、层层嵌套、透明度低、风险隐蔽的产品规模共缩减约12万亿元,空转资金明显减少,经营活动更趋正常。

降低融资成本 探索完善金融科技科技监管框架

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更离不开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配置效率及降低融资成本。

肖远企提到,“在降低资金成本的同时还要降低时间成本,深入整治不合规、不合理收费,严厉打击变相提高融资成本的行为。”监管还将通过督导银行制定差异化贷款利率下降目标,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下调转贷利率等方式,合理控制利率水平。

数据显示,目前,贷款利率明显下降,5家大型银行和邮储银行2018年四季度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06%,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该项贷款平均利率6.71%,较一季度下降均超过1.1个百分点。据抽样统计,小微企业在小贷公司贷款利率15%—18%,民间借贷平均利率高达24%,是银行贷款利率的2—4倍,银行业保险业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取得初步成效。

科技的力量也不容小觑。肖远企表示,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合理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密切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变化和潜在风险,积极研究建立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301/c1004-30950946.html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