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王仁宏)据人民银行今日公布的2019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 65万亿元,同比增长8 7%;2019年社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王仁宏)据人民银行今日公布的2019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58万亿元,比上年多3.08万亿元。其中,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19亿元。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2019年12月末货币供应量增速环比回升,社融及企业中长期信贷保持较高增长,超市场预期。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12月金融数据整体向好,结构持续优化,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企稳回升。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持续加快,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金融数据整体向好 实体经济流动性传导更通畅
2019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8.7%,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5和0.6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这是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体现的结果。
据悉,2019年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管理部门,运用多种政策工具,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推动了M2增速的企稳回升。从数据上看,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银行贷款保持较快的增长,2019年末人民币贷款增速12.3%,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银行的债券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银行的债券投资同比增长15.6%,比上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较好地支持了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三是商业银行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出资金规模的降幅收窄。2019年末下降了6.4%,比上年同期即2018年末的9.8%收窄了3.4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2019年资管新规配套的制度体系逐渐完善,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得到平稳有序整改、转型升级。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配合,突出了逆周期调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可以说当前的金融体系更加健康,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更加通畅。”
社融同比多增3.08万亿元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初步统计,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58万亿元,比上年多3.08万亿元。
阮健弘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多增的主要原因分别表现在贷款和债券的多增及表外融资的少减,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
具体来看,2019年全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8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21万亿元。2019年企业债净融资是3.24万亿元,比上年多6098亿元。从占比看,企业债的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是12.7%,比上年高1个百分点。
表外融资方面,2019年表外融资降幅缩小。委托贷款减少9396亿元,同比少减666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467亿元,同比少减350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757亿元,同比少减1586亿元。
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表示,“两增一减”是与治理影子银行相关。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压缩影子银行规模在循序渐进地推进。
目前我国法定准备金率处于适度水平
今年1月1日央行宣布降准之后,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9.9%。其中,中小银行最低档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从国际比较来看,目前国际上发达经济体法定准备金率较低,但超额准备金率较高。总体来看,我国准备金率水平较低,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从国内看,准备金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维护金融稳定、抵御金融风险。所以在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背景下,维持一定的准备金率水平是必要的。”孙国峰表示,从国际、国内综合来看,目前我国的法定准备金率处于适度的水平。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当然空间是有限的。
对于所谓“降息”问题,孙国峰表示,重点要看贷款实际利率水平。目前该水平是明显下降,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明显。据统计,去年前11个月,5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4.73%,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7个百分点。
对于存款基准利率,孙国峰强调,存款的基准利率还将长期保留,作为我国利率体系压舱石的作用还要发挥。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基本面的情况,对其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2019年小微企业贷款呈现“量增、价降、面扩”态势。
截至2019年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2704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6.4%;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户均贷款余额161万元,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户均余额31万元,小微贷款普惠性进一步提升。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今年央行会继续关注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等系列指标,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具体措施为:一是推动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严格控制房地产在新增信贷资源中的占比,实施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和存量调整,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信贷投放;二是进一步强化组织体系建设;三是继续运用科技赋能提高服务能力;四是健全金融机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对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社融指标统计口径调整 更好支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继2018年7月之后,央行再次对社会融资统计口径进行调整完善。2019年12月起,央行进一步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指标数值为托管机构的托管面值。
阮健弘表示,从统计实践来看,2011年人民银行发布指标以来,一直在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状况,适时完善统计口径,以更好的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社会上也广泛的关注这个指标,社会上对这个指标对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政府债券是否计入社会融资规模,都曾经有过广泛的讨论。“从国际经验和央行的统计实践,包括指标的稳定性方面来看,当前把全部的政府债券都纳入社会融资规模,条件已比较成熟。”
阮健弘表示,此次调整有利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行政府债券是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把政府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后,这个指标可以更好支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个主要抓手,出于配合的需要,客观上也需要一个指标,能够综合反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影响到的信用总量的规模。
据统计,在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以后,2019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251.31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的余额是37.73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重是15%,完善后的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是10.7%,比完善前的增速低0.1%。
阮健弘表示,未来央行会根据全社会金融活动的发展情况,继续关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评价。可能还会适时完善,使金融统计指标更好地反映金融活动的变化。
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进一步补充称,此次把国债和地方债加进来,数据更加完整。不管是国债、地方专项债,筹集的资金是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建设。“并不是说社融指标越高越好,合理即可。过高反而会推高全社会的杠杆水平,带来通胀的隐忧;过低的话,也会反映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足。”
来源:http://money.people.com.cn/n1/2020/0116/c42877-31552284.html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