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合创林晴:金融机构怎样实现主动式风险管理

2020-05-11 14:43:59 | 作者: 来源:

【编者按】5月7日晚7:30,睿智科技首席战略官林晴为广大金融科技从业者和爱好者带来了线上公开课《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启示录》,受到众多网友的

5月7日晚7:30,睿智科技首席战略官林晴为广大金融科技从业者和爱好者带来了线上公开课《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启示录》,受到众多网友的热烈追捧。

此次课程是由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睿智合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系列金融科技公益公开课的首讲,致力于向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学术研究机构以及金融业相关从业者解读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促进金融科技行业交流。

林晴的直播课回溯了十多年前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网友讲述了当时背景下全球金融业都经历了什么;风控思维和技术在过程中有哪些发展与进步;可为中国金融业和金融科技带来哪些启示;结合当前环境,金融科技如何化解不确定性风险等内容,林晴希望通过分享,为大家带来一些对于现状和未来的思考,以助于大家能更好地判断当前的形势。

在直播最后的互动环节,林晴回答了部分热心网友的提问。其中一个问题是:您提及“主动式风险管理是银行的致胜之道”。那在现在这种不确定性很大的背景下,一个金融机构要做到主动式风险管理,需要有哪些条件?

对此,林晴的回答如下:

首先我讲一下主动式风险管理的两个层面:

一是当前的信贷表现如逾期率、不良率等指标固然很重要,但它们只是整体盈利模式的一部分成本。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盈利。不良极小化的结果是不做生意。风险管理不能完全在后台来控制不良率,而应该主动走向前端,做好不良率和营收之间的权衡,和其它部门一起推动整体盈利的健康发展。

二是要主动平衡当前盈利和未来恶劣环境中的重大损失之间的关系。要走在经济周期的前面,需要我们真正做到居安思危,不断地调整风险策略。我们在前面直播中讲了很多风险胃口、资本回报等内容,都是关于这些内容的,我就不再重复了。

一个好的风险团队必须在主观意识上有上述两种主动性,这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然后我们要看的就是风险团队的能力了。考量一支好的风险管理团队有如下方面内容:

一、能否精准评估风险,如设计出来的评分模型和客户分层做得细不细,能否最有效地预测和区分每个客户的违约风险?

二、对客户行为及盈利性进行预测估算,看是否在这方面有充分的投入来形成以盈利为目标的决策框架?

三、风险胃口管理。是否有健全的体制?日常风险策略、规则是否融入了风险胃口的目标和指标?

最后就是团队的执行力了。即使拥有充分的数据、金融科技的应用、灵活应变的决策引擎等,但光有意识和纸面上的分析报告,不能落实到个案层面的信贷决策,就谈不上主动式风险管理。

如果您对直播的其他内容也感兴趣,欢迎到睿智科技官网或微信公众号【睿智科技Wiseco】来看。

直接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进入【睿智科技Wiseco】,点击【课程回放】,也可观看课程回放。

林晴简介:

林晴(Qing Lin)是消费金融风险管理的资深领导者,有近三十年的信用卡、小企业信贷、对公风险、房贷及反欺诈风险管理经验。他是美国信用卡及消费金融业界的少数几位华人领军人物之一。

林晴于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被选派至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及工程系硕博连读。1990年,读博期间的林晴被特邀加入了美国运通公司。在美国运通公司工作的十九年间,他曾担任消费信用卡、小企业信用卡及全球对公业务的首席信贷官,并兼任运通公司授信及信贷策略委员会主席及美国运通银行董事会成员。作为核心领导团队成员,他主持制定了核心产品、客户群、风控策略及营销策略,并负责业务条线内包括风险、营销及财务营利所有的量化分析及模型,创立了目标统一的决策体系。

2009年,林晴加盟摩根大通银行,任董事总经理,负责量化分析、大数据建模、信贷决策系统、组合管理、风险预测及压力测验。在摩根大通的八年多时间里,他有效地融合了金融危机中的经验,并主持制定了大通银行的风险偏好体系,创建了业内领先的信贷决策体系,把风险偏好与每一笔信贷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