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宋末元初的"东南文章大家"戴表元在路经湖州时,对这座富庶的江南名城极尽赞美;蜀中大文豪苏东坡更是无比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宋末元初的"东南文章大家"戴表元在路经湖州时,对这座富庶的江南名城极尽赞美;蜀中大文豪苏东坡更是无比珍爱这座城市,以至后人曾写诗打趣“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
这就是湖州,一个被誉为“天堂中央”的城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与无锡、苏州隔太湖相望,既有着厚重千年的书卷味,也有着江南细腻的烟火气。
溯源:穿越2300年的时光雕琢
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湖州,距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起源于楚考烈王十五年,战国四大公子之春申君黄歇的建立。至宋代,湖州已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城市之一,素有“苏湖熟,天下足”,及“江南粮仓”的美誉。
依太湖得名,以丰富的水利灌溉系统闻名于世,湖州溇港与四川都江堰、关中郑国渠平分秋色,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出土了4000多年前、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的钱山漾遗址,被誉为“世界丝绸之源”;“茶圣”陆羽在此编写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等中国书法史上赫赫闪亮的大师为一支小小“湖笔”竞相折腰。
穿过历史厚重波澜的岁月晕染,这座仅5818平方公里的江南名城,正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观今:闲适生活与绿色发展相得益彰
9月的太湖三白,11月的安吉竹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前人留下的赞美不再是诗句,是湖州经年来真实可触摸的烟火气。
烟火气下,既有湖州从容不迫的闲适生活,也有湖州了然于心的快速发展。安吉县余村的一次调研,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场发展观上的深刻变革,湖州的绿水青山成为了特色,也是湖州最亮丽的底色。
从文化旅游到新型生态农业,从传统手工艺到新经济新业态,绿色经济让这座沪杭宁等“万亿俱乐部”包围的后浪,在山水中,重新走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伴随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提速期,从“邻里”到“队友”,长三角交通枢纽的定位与 “绿水青山”经济的叠加,湖州,这座古韵江南名城,再一次被时代青睐,送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遇见:长江首尾的美好 融汇
“太湖浩渺无边孕育万物”的胸怀,与“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韵,见证着浙江与四川,这两个长江首尾省份跨山越海的情谊。而湖州 “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造城观,又恰恰是川企正黄集团“用心筑美生活”的又一种体现。
从2017年嘉兴海宁的“正黄·金域世家”,到2021年3月湖州南太湖新区的“正黄·和锦府”,来自闲适安逸、悠然蜀地的正黄集团与来自江南的浙江数度相遇、相知。
从四川到浙江,从嘉兴至湖州,正黄集团早已将川人的百折不挠,融入江南的创新思变中,并正以一个新川商对浙江的理解与努力,共同筑就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新生与美好。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