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短视频里的“家的味道”,让更多山货上头条

2022-01-05 10:48:26 | 作者: 袁梦来源:咸宁网

【编者按】北接秦岭,南靠巴山,位于陕西东南的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汉水横贯东西,有陕南小江南的美称。在安康城郊的一处红砖房小院里,桂刚奶奶和祥

北接秦岭,南靠巴山,位于陕西东南的安康,地处秦巴山区,汉水横贯东西,有陕南小江南的美称。

在安康城郊的一处红砖房小院里,桂刚奶奶和祥芬爷爷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都被孙子张万露拍摄记录下来。镜头下,小院里的大铁锅永远锅气蒸腾,菜园子里豆角、茄子、青椒落锅出锅之间便成就了寒冬里的一锅炖羊肉、盛夏里的凉面加油泼辣子。奶奶做饭的手艺、爷爷烧的灶火再加上老两口日常的拌嘴调侃,就是“秦巴奶奶”账号里的全部内容。

超过260万粉丝,在“秦巴奶奶”的抖音短视频里寻找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治愈百万粉丝  种一年地不如一条视频卖得农货多

张万露是在2018年接触抖音的,看到“记录美好生活”的广告语时,张万露想到爷爷奶奶,老两口从十几岁就在一起生活,到现在相伴走过了50年,81岁的爷爷灶旁烧火、73奶奶摘菜做饭,这情境对他们来说再日常不过,而这之中的情感延续、对家庭的经营,是张万露心中的美好。没有动员和更多的脚本设计,奶奶做饭的时候,张万露便跟着抓拍。

(桂刚奶奶和祥芬爷爷金婚视频)

少有大鱼大肉,更无山珍海味,却也成了屏幕那头粉丝们心中的美好。2019年8月,张万露上传了一条爷爷奶奶金婚的视频,夕阳西下,爷爷在小院剁辣椒、奶奶煮面,场景一如往常温馨。视频吸引了十余万用户点赞,评论区充满了祝福,一个粉丝说道:“金婚银婚不如每天陪你到黄昏”。

几乎每条视频下,都有粉丝流露出向往,有粉丝称赞道:“隔着屏幕都能闻着香”,有粉丝调侃要偷走奶奶,也有粉丝说奶奶的一个炒土豆丝让她想家。

张万露说自己拍摄的是一种烟火气,而这烟火气传递到粉丝心中,便是家的味道。也曾经外出务工、去城市寻找机会的张万露能理解,生活在车水马龙、钢筋水泥里的城市人,有不少来自乡村,那里有他们的记忆和归属感,是忙碌生活里能喘口气的栖息地和治愈地。

(张万露拍摄桂刚奶奶做饭场景)

张万露喜欢拍视频,喜欢记录,当爱好变成了一份工作,他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但与此同时,短视频创作也带给了张万露挑战,没有任何经验的他一边在网上找拍摄课程学习一边拍摄。从手机到相机,从只拍摄饭菜画面到爷爷奶奶出镜流露日常真实情感,视频的播放量也从千位万位的瓶颈数字增长至百万。

走红不是一夜间发生的,2019年8月,“秦巴奶奶”账号开始视频带货,慢慢地,带货视频从一条卖出几百单、几千单到如今一条视频可能卖到一、两万单。媒体也越来越关注“秦巴奶奶”,2020年央视报道了张万露和爷爷奶奶,一些美食节目也来请“秦巴奶奶”来当嘉宾,张万露也逐渐感受到影响力的慢慢垒砌。张万露透露,如今“秦巴奶奶”账号基本一个月能拍摄15条短视频,最高的播放量能达到6000多万。

如今,奶奶出去买菜也会被人认出,这让奶奶有了自豪感。“奶奶会觉得他的老年生活很有价值,有存在感,她经常会给我打电话说我今天做什么饭,你要不要回来拍。”张万露说道。

而张万露也进一步将“秦巴奶奶”做成品牌,通过抖音电商卖家乡的农特产。爷爷曾跟张万露提起:“现在网络简直想不到,以前我种一年地卖的也没有你一条视频带货卖得多。”

在张万露记忆里,安康的山是秀美的,沿着山脚下的小溪上溯,能看到漫山的植物,结着各样的野果子。爷爷奶奶和当地村民会在山上种一些稻谷、红薯、土豆等作物,围着山一层层形成了梯田。很长时间以来,安康辖管的9县一区里有4个曾是陕西省深度贫困县区,经济状况不算好,交易这些农作物获得的收入支撑了当地多数居民的生活,张万露一家也是当地家庭的一个缩影。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张万露记忆中山上的果园、庄稼地,变成了高速公路、商品房。种庄稼的人少了,年轻人大多出走务工,村里只留下一些老年人。而张万露回到乡村,找到了他的的价值,也正帮助更多家乡人实现价值。

借助“秦巴奶奶”的影响力,张万露也帮助当地农特产品找到新销路,帮助更多农人致富。2019年8月,“秦巴奶奶”一条做烫面饼子的视频里第一次植入了带货产品——一款辣椒酱,当地叫做“摊辣子”。

(张万露携爷爷奶奶带货产品)

“当时联系的工厂库存40万瓶摊辣子,走传统渠道像特产店,一直卖不出去”,张万露了解到,辣椒酱的原材料往往是从一些贫困户那里收来的,跟老板聊完后,他包下了40万瓶辣椒酱,用两个视频将辣椒酱全部卖光。“这些东西本身是特别好的东西,但因为推广力度、效果不好,导致很多东西都滞销。”

但更多的粉丝希望从“秦巴奶奶”账号里买到奶奶做出的味道,于是张万露按照奶奶自己在家做的配方来跟工厂合作加工了油泼辣子、核桃酱等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很多是张万露与团队跟安康各县的村民签协议收来的特色农产品,如汉滨区的辣椒、紫阳县的茶叶、白河县的木瓜……张万露把这样的模式描述为“农民加工厂加自媒体”。靠着这样的模式,2020年张万露靠拍奶奶做饭售出农货数百万元,带动当地522户贫困户脱贫。

90后、70岁奶奶与一口古井  助销农货外更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

一样的烟火气、一样的家的味道,在700公里外的贵州德江焕河村,正被一个年轻人记录和传递着。

(焕河村村景)

2015年,结束了在广东江门近3年的电商学徒生活,丁浪回到家乡贵州德江县开始农产品电商创业。当时的焕河村村主任请他帮忙卖当地土鸡蛋,丁浪因此与焕河村结缘,古树、青石板路、老木屋……这个传统村落让丁浪有了“小时候那种感觉”。

(焕河村民卫井)

直到2019年,丁浪确定了美食与乡村结合的拍摄方向和借助抖音带货创业的路径。焕河村再次从丁浪的脑海里浮现出来。这一次一个人开着车带着相机来到焕河村的丁浪有了新发现。那是一口青石板搭砌成的水井,有近40年的历史,井上红漆写着“民卫井”三个字。阳光穿透树荫,斑驳洒落其上,溢出的井水冲刷着石板,这口水井后来在黔东农仓的视频里曾多次出现。在丁浪看来,这口水井有着贵州山区独有的神秘感。焕河村的不少村民从井里打水喝、也常在井边洗菜、浣衣、磨刀。

水井背靠的山坡上有一座木屋,那是71岁的张金秀奶奶的家。当时,71岁的张奶奶负责给村委会做饭,独一无二的水井、古朴村落加张奶奶的好手艺,这是丁浪设想的“黔东农仓”的内容原点。平日几乎从未接触抖音的张奶奶和爷爷在得知丁浪想要拍摄他们的日常时,没问更多只是说:“做宣传可以,但不能骗人”。最初的一个星期,丁浪住在村主任家中,白天张奶奶老两口吃什么他便拍什么。

(丁浪团队拍摄张奶奶做饭场景)

豆腐丸子、米锅巴、红烧排骨、野菜饺子……饭菜同样寻常,不过与“秦巴奶奶”所呈现的奶奶做饭爷爷烧火的日常情境不同,“黔东农仓”的张奶奶做饭时,周围围着的是一群年轻人,这样的温情画面也打动了超过70万粉丝。有粉丝留言想请张奶奶做一道回锅肉,她说感觉张奶奶跟自己的奶奶特别像,自己的奶奶过世了,最喜欢的就是奶奶的回锅肉。这让丁浪和张奶奶十分感动,随即拍摄了一条制作回锅肉的视频。

张奶奶在丁浪眼中质朴、简单、随和、丝毫不惧怕镜头,这让丁浪惊喜,张奶奶没读过书,沟通剧本和表演比较难,所以在拍摄上丁浪就用引导的方式,先讲述大概剧情,具体台词等细节再在拍摄现场随时调整,让张奶奶拍摄时能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她的状态。而除了培训班所学外再无经验的丁浪,也同样边拍边在网上学习,第一条视频还没有声音,第二条开始便吸引了不少人关注。差错和成就感同在。

随着短视频越来越火,丁浪希望能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创业,但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焕河村距离德江县城大约20多公里,焕河村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共和乡东北面,是该乡最边远山区,当地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贵州省外更鲜有人知道这个村子,更别提愿意来村里工作。丁浪曾提出800块一个月,在村里包吃包住,但后续招来的两个新人都是没待多久就离开了。

创业以来的困难不止这些,自负盈亏的经济压力,粉丝增长慢近5个月时间只能投入、尝试的瓶颈和困惑等等都让丁浪受挫,但他知道,“其他人可以不坚持,自己必须得坚持住。”直到粉丝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当地农产品企业关注到“黔东农仓”便来沟通带货,去年7月,当时的德江县挂职副县长郭晓春做客“黔东农仓”直播间,和丁浪一起卖家乡的花椒、茶叶、风靡等特产,短短2个小时卖出4000多单。慢慢地,丁浪的团队有了新人,从3个人变成了8个人,到如今已经有16人。张奶奶也在村子里家喻户晓,少出镜的丁浪也感受到了焕河村越来越火。

(游客与丁浪团队成员合影场景)

不少粉丝根据丁浪在视频上添加的焕河村定位,前来打卡。焕河村的寂寂无闻被打破了,作为“黔东农仓”短视频里的标志性景别,不少人特地来看水井,丁浪和团队只能提前起床,清晨5、6点先去拍摄水井外景,晚上也等游客们走了再去拍摄村景。室内的拍摄同样也麻烦不少,需要关起门来拍摄,录音也会时常受到影响,主播也需要抽时间去和粉丝握手合影。但这些都还是丁浪和团队能努力平衡和客服的。

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村落,迎来了更多观光的游客。丁浪一度纠结,宣传可能会令古村失去原有的宁静,但是不宣传村里优质的农货无人问津,“那个村永远都只有老年人在村里,不会有年轻人去。”

直到游客越来越多,一条条短视频推动了焕河村的旅游业,如今焕河村已经是市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建设项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有了停车场、公厕、污水处理系统,一些村民危险老旧的房屋也得以改建改造。一些村民也开始抓住这个机遇摆摊卖些食品等游客需要的东西和当地农特产品,有的一天可以赚几百元,这是从前卖菜难赚到的钱。

有了“黔东农仓”的经验,今年3月份,丁浪团队开始运营一个新的账号——古村乐乐,在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丁浪希望自己的镜头聚焦回乡创业的年轻人的生活。

这样的烟火气在抖音电商还有很多。四川广元人陈杰2019年回乡创业,就记录了80多岁的外公外婆制作川味美食等田园生活日常,打造的账号“川味盐太婆”也收获上千万粉丝关注。走红后,账号带货的当地特产——麻辣香肠、腊肉、萝卜干、蜂蜜等,销售了几十万单,助力当地农人增收。而漆爷爷和阎婆婆的乡村爱情生活,也感动了无数网友。

来自黑龙江的90后张铁政,在回家创业后便开始在抖音记录自己和家人的幽默日常,在账号“江田古道”里,张铁政开始销售当地特产五常大米,成立了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与村民们签合同,提供种子、肥料和稳定的收购价,每月销售大米50多吨,借此村民们每年收入提升了2-3万元。

让新农人找到价值  让优质农货走出乡村

而若仔细翻翻张万露、丁浪、陈杰、张铁政等等新农人记录的乡村短视频,其实可以发现,城市窥探乡村的窗户早已不再只有“李子柒”和“张同学”,在精致和粗犷之中,越来越多农人不靠诗意滤镜或猎奇吸睛,靠自食其力的淳朴本质与乡土温情打动人心、使用户共情,进而输出乡村的样貌。这样貌也许因为地理等差异有诸多不同,但一样的是,它们有相似的烟火气和被怀念的家的味道。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形式,抖音电商帮助各地的乡村电商创作者发挥自己的价值,让更多远在深山的农特产被看到,让地方农特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发展,让乡村里的年轻人找到价值感,打开了城市乡村间沟通链接的新窗口,让城市里的年轻人找到栖息地,这是在抖音电商上在为新农人与用户赋予的增收价值外,传递出的更有力的关怀意义与影响力。

这样的意义与影响一直在持续,12月24日,抖音电商和字节跳动公益的“山货上头条”助农项目推出了“冬季山货节”活动,投入千万级平台补贴与专项扶持,吸引地方新农人和农货商家原产地开播,并辅以带货技能培训,从源头助力品质农货出村进城。其中,抖音电商开设线上专区推介四川、山西、山东、贵州、内蒙古、福建、甘肃等16省111个县市的千余种农特产,周至猕猴桃、沁州黄小米、山西老陈醋、东宁木耳、延边辣白菜、大方豆干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有四川耙耙柑、福建菌菇汤包、陕西洛川苹果、广西沃柑、内蒙古羔羊肉等地方特色农品借助短视频和直播,拓宽其市场销路。

而在电商助力外,“山货上头条”计划还包括“新农人职业培训”、“山里DOU是好风光”,聚焦乡村的人、货、景,助力乡村人才培训,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乡村文旅发展。

无论是张万露还是丁浪,都认为乡村短视频创作是没有边界的,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主观的拍摄与记录角度,只要内容有价值,传递的是正能量价值观,就是有意义的。而所有的新农人都相信,在未来的短视频世界里,乡村仍有无限价值和潜力。

在“秦巴奶奶”走红后,当地不少农人创作者也开始了短视频创作,他们在秦巴奶奶的抖音群里不时分享着自己创作的内容。张万露很开心“秦巴奶奶”的影响能助力他们宣传推广,他更希望当地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秦巴奶奶,把家乡的农特产推广出去,而他自己也正计划围绕乡村振兴拍摄更多乡村内容。而未来,丁浪也正计划拍出更多的“焕河村”,“根据村当地的情况和资源优势拍摄短视频内容,也让更多人品尝、认可贵州好风味。”

转载:凤凰网电商研究院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